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西方哲学康德
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物自体概念的一些思考

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物自体概念的一些思考

作者: 渭城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1:34 被阅读0次

    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1787年出版了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康德以一个新视角讨论了各种哲学问题,批判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能力,尤其是纯粹理性。

    康德将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并将他的哲学理论建立于物自体概念和时空观念的基础上。简单来说,感性就是接受现象的能力,知性就是形成概念的能力,理性就是推理的能力。康德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外感官认识到各种外部现象,但这些现象并不一定就是物体本身的样子,事实上,他认为我们的感性永远也无法认识到物体本身为何,他称之为物自体的就是各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实存之物,但我们的感官无论如何认识到的也只是各种现象而已,这些现象丝毫没有提供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任何知识,因而物自体是绝对不可知之物。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一棵树时,自然有一棵树的影像通过光线从眼睛进入我们的大脑,这样我们就通过外感官经验到了一棵树。康德认为这样的外部现象是真实的,而且必定有一个依存之物,那就是这棵树的本体。但我们是无法逾越这些外部现象认识到物自体的,这便是人类经验外部对象时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可以想象没有这样的物质体概念似乎也并无大碍,但对于康德这样的先验批判哲学家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请看如下。

    康德认为物自体概念是普遍有效的,对于人类而言也是适用的,他果然将这一概念用到人身上。我们的认识只是现象层面上的,那么当我们将自身作为一个客体来认识时如何还能够有对自我的认知呢?康德对此的解释是,人必定有一个本质自我,它称之为灵魂,对此我们是无法认识的。那灵魂所表现出的现象,却能刺激我们的内感官,而被我们认识,从而有一种关于自我的虚假的认知。他认为我们也无法透过这些自我的表象获得任何关于灵魂的属性,无论是思考还是反省,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知识。康德据此驳斥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因为"我思"是一种内部现象,"我在"却是关于本体的推论,而现象根本不能解释或推断本体的属性。

    物自体概念对于康德哲学的重要性在于此书的后半部分,略过关于知性的论述,在此书的后半部分,康德借物自体概念和时空观念对人类纯粹理性做了一个三段论式的强有力的批判,批判了人类对于自身的纯粹理性的盲目自信。

    物自体涉及的是关于事物本性的大问题,康德却说我们无法认识到它,这当然令人沮丧,而只要接受了他的物自体概念,就必然会产生许多和他相似的观点。既然我们的外感观和内感官都无法对物自体做出有效说明,那么借助科学仪器可以吗?我认为站在康德哲学的角度当然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只是扩展了人类对各种具体现象的认知范围,但究竟还只是现象层面的认识,所以科学可能永远也无法证明或证伪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从另一个角度说,虽然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为解释说明事物本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它不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因为它无法被证实或证伪,是一个永远困扰着我们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康德之后当然有许多哲学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叔本华,黑格尔等,但他们是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物自体概念的一些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gx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