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905272/2504d9adf8c07313.jpg)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听了那么多的课,学了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为什么迟迟看不到效果?
在信息泛滥过剩的时代,内容不再稀缺,有价值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学习。
罗振宇说过一句话,“国民的总时间是有限的,但国民的总焦虑是无限的。”
不妨问问自己:你有从所学的知识当中,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
如果没有,那说明你很可能只是在花钱买焦虑,为了缓冲心理压力,不想让自己看上去那么落伍而已。
这种把自己感动得要死,实际上没什么卵用的行为,几乎每天都在人们的生活中频频上映。
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呢?
一、学习紧急重要的知识
多数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大咖推荐了书单或好课,就马上买来学习,然后觉得自己会变得多么厉害。
其实这种行为的作用不大,因为高能量场是很容易催眠人的,而现实的差距只会让你逐渐丧失行动力。
只有学习非常紧急,非常重要的知识,你的学习效果才会好。
比如你的领导临时给你派个任务,为某个重要的会议写一篇公文,这个时候,你去买来相关的书籍,每天刻意练习文笔,你的能力就会提升的很快。
如果你觉得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在以后一定有用,然后你买书来学习,效果肯定会很差。
因为你写作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做到即学即用,可以无限的往后推迟,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想想你有哪些短期目标,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知识,而不是自以为很重要,却学习一些没有实际结果的东西。
二、没有输出的学习没用
很多人说自己很努力,加班加到半夜,凌晨两三点还在读书,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讲座,每天只睡几小时,收入却迟迟不见上涨。为什么?
传统观念有一种古老的催眠,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努力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纯粹的努力,而是找对了方向。
雷军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不讲究方法和效率,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
学习有两种模式,读书、听课都是单方面的输入,这些知识在大脑中的留存率非常低,属于被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留存率高达50%以上,只要你能教给别人,就能转化90%的知识。
没有输出的学习,都不过是无意义的消耗。如果你能把学到的知识立即付诸于实践,然后通过写作、讲课的方式教给别人,你就能将知识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三、掌握黄金思维圈
所谓的黄金思维圈,就是你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人们看问题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事情的表象,第二个层面是做事的方法,第三个层面是做事的目的。
绝大多数人都是从What层面出发的,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根据所掌握的资源出发,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少数人会从How层面出发,遇到问题直接问别人,知道如何做这件事,怎么达成目的。
只有极少数人从Why层面出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从结果反推需要什么条件,哪些是可以代替的,然后找到解决方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05272/747018d6b8ab2002.jpg)
比如现在很多公众号都喜欢追热点,你也效仿他们追热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消耗掉了大量的时间。
如果你能把他们的方法进行拆解,然后学习相关的课程,反复的做针对性的训练,你也可以做得很好。
其实追热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能获得更多的曝光率,增加粉丝,坏处就是很难做到相关性,追不好的话就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这样的内容没什么营养。
黄金思维圈是一种挖掘事物本质,帮助你更好的做出决策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