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经》第十章 生而不有

作者: 芸香新露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08:40 被阅读0次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与形体合一,能够做到持守住大道不偏离吗?

聚结精气以追求柔和温顺,能做到像婴儿的状态吗?

清除心中杂念而观照灵魂深处,能做到毫无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

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做到安静保守吗?

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巧智吗?

生产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也不自称其能耐,成为万物之长而不对其加以主宰,这就是奥妙深邃的德。

我的心得体会:本章主要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阐述玄德的奥妙。玄德是修道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追求玄德能够使人身心和谐、飘逸灵动、幽深明澈。与道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如守中”等思想异曲同工。

“载营魄抱一”即是形神俱妙,想要做到必须先从清静入手,《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唯有降伏其心,少私寡欲才能做到身心清静。

我理解的“专气致柔”如同返璞归真,返老还童的心境。只有不断追寻内心真实的自己,找回先天本真之炁,才能回归婴儿般柔软的状态。

“涤除玄鉴”与儒家《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理念想呼应,可谓儒道相同,思想相融。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查自省方可及时修正不足,清除杂念,升华灵魂。

治国之道当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而为之。修身以清心为要,抱朴守一。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等境界能够使心地明白通达。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齐威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诸侯都来侵伐,局势混乱,国家危旦夕,无人敢向他规劝。淳于髡得知他爱猜谜语,就想用谜语的方式劝说他。

对他说:“国内有一只大鸟,呆在王宫里,三年不飞不鸣,大王知道是什么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后齐威王就认真治理国家,整顿兵马,诸候吓得把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齐国。

此故事中齐威王用三年“荒淫无度”的无为发现奸佞之臣,时机成熟之日“一鸣惊人”的有为治国,正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电视剧《美人心计》中代王刘恒为了消除吕后的顾虑,同样每日“花天酒地”,成功明哲保身,最后励精图治的故事也体现了“以无为而为”的玄德大道。

相关文章

  • 学习《道经》第十章 生而不有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

  • 德是道的体现,道是德的本体|书法家杨凡采风路上

    《道德经·第十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思是说:“道”...

  • 百字瞻瞻2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 . 第十章》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我把这八个字,刻在他的墓碑上。 他生前,我不懂他给我的爱。 他走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爱。 今天是他走后的第一个父亲节...

  • 道德经学习作业汇总(二十六、二十七)

    这次是我们第十章的最后两段: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余方勇 “载...

  •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几种断句

    道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

  • 10-7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10-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意思是说:它们做到生产了却不占有,成就了却不骄...

  • 《道德经》之第十章 生而不有

    原典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2022-06-20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 02-3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02-3 老子在《道德经》第02章中说:“万物作而弗辞也,生而不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道经》第十章 生而不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zh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