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的更迭,总会出现极端不同的声音。近几年自媒体兴起,写作这件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似乎只要买一个键盘就赠送作者标签。
今见简书上一位中文毕业生为文学发声,他辩证地论述“写作应该是肩扛道义,笔下生花才作数,读书,唯有读名著,才能称之为有读书”
拿传统文学说话,总能很好地打脸新媒体写手们。
如今“趁热点,口水话,固定套路”的文章,是否真是文字垃圾?
单从流量上来说,传统文学被新媒体文秒杀好几个光年的距离。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你得承认,新生代作品,传统文字的社会影响力低了些。
众所周知咪蒙随便一篇文章,只要标题引人,就可以获得百万,千万阅读量,多么令人羡慕,更何况这些文字用半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制造出来,收益更是让有些生育期大半辈子的传统文学望尘莫及。
单从投资角度上看,哗众取宠的写文,似乎是最好的写作方式。
有人说,咪蒙的公司集聚的写作者,算是站在新写作的顶端了。他们虽是新媒体文,却也有文笔,有构思,非常懂得讲故事。这不能代表如今众人皆可创作的时代。嗯哼?
那么,我就说一个人人都可以做的自媒体方式,他是可以让普通人吃饱饭的方式,只要你写。
早些年,我毕业后来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就职,我们部门的职责是拍摄,有10个人。公司还有一个百来人的部门,这个部门可谓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收益稳健,它不断的收人,只要你愿意,就能来,公司就敢给你发工资。因为老板赚差价式的运营模式永远不会亏。
这个新媒体行业里稳赚不赔的部门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写文,没日沒夜的写,一人一天写15篇打底,每篇只要几百个字。文中错别字,病句常有,就是没时间修改。因为他们赚钱,走的是量。一块砖一毛钱,一个点击在网络上也同样有它的价格。
有些文字真的只要的是找对观众G点,取好标题就算被完成了。
所以说,写作者的态度呢?我看不见。
新媒体的低门槛,确实让很多搭上了顺风车
他们本就不是要写文章,他们要赚钱,运气好的人还可以享受一个“老师”的称谓,名利双收。当然,靠得是噱头,绝非文字质量上的沉淀。
这是我所看见之处,一部份从事码字工作的人。他们做的事若本就是想清楚了要如此做,这当然没问题。
问提是,我看见另一部分对创作有想法的新人,就这样受教融入相同模式,或是通过写作课,或是通过某位似乎知名的老师指点。就像小学语文课上背诵题目模板一样的学习着,像机器人一样在写作。以前我们为了考试,学会了得分,学了几年语文,还是不会写作。现在你说99块一个月出师????
如法炮制,不重内容,重形式。写作的初衷都学没了的话,还怎么写出东西。
我其实没有非要说新媒体文好,还是严肃文学好。
我不会对两者进行定论比较,因为时代是你没得选择的东西。我也没站在那么高的位置,足以让我代表某一方去评判什么。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对写作的态度。
我认为,写作者,应该时刻保有自己的态度,输出自己的特有价值,这才是最珍贵的东西。表达你的最有意思的地方,而不是大家一股脑去抢的热点。当然你想写也行,问题是出于何种目的。
做法就是——顺势写作,而不趋炎附势。这很重要,唯有如此,才不会没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想写作的人,他连自己最真实的态度都表述不出来,那还写它作甚。
新媒体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只是个平台,并无对错。
这就像是在法律没有规定的区域。做什么样的事,只取决于你。
事物的包容性发展,总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世界更宽广,人们可以有更多的体会。
难道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写作,这是一件坏事吗?这当然不是。
问题在于,一个新生的东西,大家伙对他的认知是稀缺的,这里缺少前人的经验,好像你怎么走都有路,却没人告诉你,怎么走才是正确的方向。
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些人觉得他充满勇气,有些人可能认为他应该被割掉半个胃,其中冷暖,只有自己尝过才知道。
所以,对于想写作的人,我想说,顺势就是趁着新媒体发展出如此强的包容性。果断的去投身其中。即使幸苦写出的文字阅读量只是个位数,那也好过没有。何况如今的网络,必然是让勇敢做梦的人,有着无限可能。
不趋炎附势的意思就是不趋炎附势,你因何想写作,那抱着自己的态度因何去写,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这便是写作最让我享受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