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端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浪潮,让整个世界第一次连成一体,彻底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世界各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望过去数百年的大国沉浮史,我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感触:一个国家的海权意识是否强烈对于这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俄罗斯到美国,近代史上几乎每个大国都与海军的拓展,海权的强大息息相关。
1588年,对于西班牙和英国来说,都是个转折的年份,这一年,这两个国家之间爆发了著名的英西大海战,改变了两个国家日后的历史走向。
当时的西班牙看上去是占有优势的一方,经过百余年的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并在各大海洋中开拓贸易航线,经济高速崛起,综合国力得到快速的增长。
西班牙的扩张线路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并几乎占领了大半个美洲大陆,大量的财富从海外源源不断的流入到西班牙,一时无可匹敌,被历史学家誉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

而当时的英国孤悬欧洲大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存在感,在大航海后期才崭露头角。在英西战争的20年前——1568年发生的一次冲突,就可以明显看出两个国家的差异。
当时有个叫弗朗西斯·德雷克的英国人和他的表兄,带领着5艘贩奴船,准备前往墨西哥进行走私贸易。不料,他们受到风暴的猛烈袭击,船只损坏严重,无法继续航海,于是求救于西班牙,把船驶入西班牙管辖的加勒比海圣胡安港口进行维修。
可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下令禁止其殖民地和英国商人交易,于是德雷克的船队遭到了西班牙护航舰队的突然袭击,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大部分船员都牺牲了。
这就是圣胡安港事件,让英国人愤怒不已,但面对西班牙强大的海上力量,最终也不了了之。
一个是后起之秀,一个是老牌霸主,关系一度持续紧张,后来英国的海盗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下,不断偷袭西班牙的船只,英西两国发生了许多不间断的小摩擦。
被英国人零零星星的海盗式打劫行为所激怒西班牙君主,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英国,意欲一举踏平不列颠,让英国人知道惹恼西班牙的后果。
1588年5月20日,在米地拉公爵率领下,134艘舰船,八千多船员和水手,两万余名步兵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起航,浩浩荡荡开往英吉利海鲜,准备一举拿下伦敦。
此时的英国,只有34艘海军战舰,再加上60艘经过改装的私人船舰,人数也不如西班牙。
但在霍华德勋爵和大海盗德雷克的带领下,英国海军一改传统的接舷战法而采用远距离炮战,他们将长炮置于船只两侧,发挥小船的机动性,楔入到西班牙舰队中,充分展示出自己仅有的火力优势,并且还采用了火船进攻的策略。
擅长传统战法和“陆战”方式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很快发现自己深陷入泥塘中。
仅仅在7月22日左右的三天时间内,西班牙的舰船就损失了十分之一,到了7月底,舰队数量损失了近一半,死伤千余人,而英国这边一船未沉,死伤不足百人。

到1588年10月,战争结束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只剩下了43艘,惨败而归。
英西大海战的胜利是英国人在夺取海上霸权征程中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标志着其海上力量的崛起,英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并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了海上的新霸主,主导世界格局两三百年。
当代军事历史学家,著名将军查尔斯·富勒在传世之作《西洋世界军事史》中如此评价英国当时的胜利,“如同一个耳语一般,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耳中:即便是资源和势力都极为有限的小国,只要控制了海洋,照样可以赢得和守住巨大的海外领土”。”
在英西大海战19年后,英国终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的殖民地,随后在大西洋沿岸又修建了13个殖民地,并在此后三个世纪中,不断扩张其海外势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控制的海外领地范围达到了全世界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到了18世纪中叶,凭借着最新的技术与发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广大的海外贸易市场为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保证,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1815年,英国已经拥有214艘战列舰,792艘巡洋舰,强大的海军力量以绝对的力量压倒对手,使其海外大量的基地,港口,航线,属地都受到保护,英国的全球贸易网络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海洋权益最大化的拓展和外延。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日不落”的英国从霸主的地位逐渐没落,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海权优势逐步减弱,失去了海上主导权。到了1919年前后,世界的制海权就从英国慢慢的转移到了大西洋对面迅速崛起的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得海权者得天下,没有强大的海权无以成为大国。
青年作家熊显华,以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三部曲为起点,查阅各种相关史料,结合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海权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潜心多年,推出了这本《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本书将百年来海权强国的海上崛起之路一一详细剖析,还对重要海权强国进行逐篇逐章的细致解读,呈现众多珍贵史料,并配以许多关联图片,生动有趣又一目了然,详细阐述在当前世界的新格局下,海权战略的价值与发展方向。
海洋不但有丰富的资源,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21世纪是世界各个大国所公认的海洋时代。海权力量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海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军事理论家马汉说到的:“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看《海权简史》,一本书带你纵览五百年来的海洋文明简史,透视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拐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