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

作者: 非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23:48 被阅读0次
语·调

近期得了机会去了一趟广州,虽说匆匆,倒也收获不浅。且不说广州酒家的早茶是如何的丰盛美味,更不论岭南大地的风土是如何的美丽富饶,单就街上抑扬顿挫的广东话就足以让人耳目一新,陶醉不已。联想到前面文章里提到的苏东坡问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不由感叹物是人非,风水流转。

之前写过了美食,这次就借着广东话来说说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产物,一切不以交流为目的的语言都不会长久。在上海大家正提倡保护上海话,在广州也听到朋友说逼着家里小朋友说粤语。我觉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可厚非,只是从客观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些语言会只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我们到一个地方,说到文化,不外乎美食和方言。从我出生直至高中,只晓得一种语言,就是山东话。我接触过的人当中,唯一不讲山东话的人就是我高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她是从东北过来执教的。那时候听她说话觉得很有意思,还经常偷偷的学她。当时的我对于普通话是“识听唔识港”。

直到读大学,才一下子变成了字正腔圆的“国语”。这得要感谢CCTV,各种TV以及上海的语言环境。我常常想,如果我是在山东读大学,现在一定是满口的山普。第一次听到上海话,叽里呱啦的半句都听不懂,像听日语。宿舍里上海同学满口的“吾特侬港吾帮侬港、台子高头、弄光辰光...”,广西的阿福打电话时吼着“老迟吗爱摆!”,就连唯一的潍坊老乡于潇,跟我竟然也有潍坊话跟临朐话的差异,他一句“奇好”总让我觉得怪怪的。原来中华语言如此博大精深。

再往后听得多了,也逐渐能分得出北京话东北话唐山话,山西话陕西话兰州话,湖北话湖南话四川话,山东话河南话安徽话,江苏话浙江话上海话,闽南话客家话广州白话......当然这只是广义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细了分,北京城北机关大院里说的跟城南老北京市井里说的不同。上海市区说的叫上海话,郊区说的是本地话,也不相同。南京话里有很多安徽方言(朱元璋定都南京,迁来几十万安徽人),杭州话里竟然有河南土话(北宋灭亡,大批士族从开封迁至临安)。苏北接近山东,浙南接近闽北,闽南类似于潮汕。四川话又有很多词像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湖广填四川).......

看上去纷繁芜杂的方言,其实里面大有文章。影响方言形成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地理环境,一个是人口流动。地理环境是先天因素,说到底还是人口的流动。有同学跟我说,他们那里一个村子就是一种语言,一个乡跟另一乡甚至都不能交流。我说,你们那里一定是山林密布,交通不畅。他说是的。东北三省,横跨100多万平方公里,大家共用一种语言,东北话。因为东北一马平川,另外东北人都是关内人迁徙过去。最奇妙的是,东北同学说的那些东北话的词儿,跟我的山东话的一模一样,比如“洋柿子”“拨了盖”等等,原因是东北人80%是从山东迁过去的。烟台人跟其它山东人说话不同,竟跟隔了一个渤海湾的大连人一个调调,多有意思。抛开行政上的普通话,如果说广东人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了粤语。那么山东如果独立,形成的官方语言应该就是东北话。平原地区的人说话,大家说话更容易统一,也更好懂。山林地区的人说话,难懂,而且方言众多。就是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制约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具体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我就不说了,那是学术专家关心的问题。在这里就说一说广东话和上海话。广东和上海都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说这两个语言某种程度上都能凸显一定的优越性,所以是我目前听到提出要保护方言的两个地区。

先说广东话,也就是粤语。这个不得了,非常独立的一门语言,源于秦汉时期的上古汉语。九声六调,说起来好听,唱起来更好听。粤语其实是岭南地区的普通话,严格说来不是一种方言,是整个岭南文化的载体。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地理上来说,五岭以南自古以来就被看做是荒蛮之地,与中原文化隔绝,少有来往。同时呢,也不断有中原士族为躲避战乱而来。这就为粤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有很好的语言火种,同时相对隔离的环境又让这门语言很好的保存下来。后来,广州开始作为最早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带来了繁荣的商业。商业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要汇通天下,嘴话八方。一来二去,一个具有岭南特色,在岭南地区通用的非官方语言就产生了。它就是以广州话为基础,覆盖广州东莞中山珠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粤语。香港话也是如此,香港跟深圳一样,本来是个小渔村,被英国人占领之后,不断有广东人以及外省人涌过来。人与人之间要交流,交流就要用一种大家都方便并且听得懂的语言。英语跟汉语差别太大,学起来又难。以广东人为多数的华人,自然就倾向于讲广州话了。所以香港话的基础是广州话,从这个层面讲,现在的香港话其实比广州话更正宗,因为受普通话的污染更少。由于广东开放比较早,又依托几个口岸,所以漂泊海外的华人中,广东人的比例比较高。那么在这批华人里,广东话也成了一种通用语言。这就所谓的海内一个广东,海外一个广东。

再来说说上海话。其实上海话无论从历史,影响力还是覆盖面上,跟广东话都不可同日而语。上海话只有700多年的历史,说白了就是上海开埠以后,各地的人的涌入到上海做生意,长期的融合下,形成了一种大家通用的商业语言。因为涌入上海的人群中,以苏州人宁波人为主,所以上海话的基础是苏州话和宁波话。这就是为什么平时所说的上海话是指上海市区话。因为上海周边的郊县是1957年从江苏划归上海的,严格上来说,上海郊县话是属于江苏话。

同广东话相比,上海话服务的人群仅仅是上海市区的那一部分人。长三角地区一马平川,所以上海话很难像广东话那样,统领整个江南。由于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广东话的繁殖能力更强一些,它能吸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说广东话的大军。比如我的曾哥,湖南人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罗哥虽然仅在广州三五年,也依然可以讲很好听的广东话,唱很动听的粤语歌曲。但是上海话,由于其历史形成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涌进来的人也是五花八门,南腔北调。普通话更易于大家的交流,所以自然而然上海话也就被冷落在一边。同样还有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建市,连个依托的方言都没有,所以来的更干脆,只有普通话。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最先消亡的会是上海话,而后才是广东话。

语言不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有生命的,声音也是有温度的。从语调中看世界,其乐无穷!

相关文章

  • 语·调

    近期得了机会去了一趟广州,虽说匆匆,倒也收获不浅。且不说广州酒家的早茶是如何的丰盛美味,更不论岭南大地的风土是如何...

  • 山语水调

    现在生活在城市喧嚣的人们总是不断的希望通过用旅游来缓解焦虑,压力。总是不断的去寻找城市之外的山水。山水无言,现在却...

  • 二调碎语

    市二调成绩在全体九年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五一假期第一天中午终是揭晓。 检视某网已公布的成绩,问题虽说还是一大堆,但...

  • 自若

    晴天逢骤雨,檐下等虹销。 林鸟无穷语,心琴有序调。

  • 老刘心语(901):调

    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 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 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 人,不...

  • 南调《喜鹊》推荐语

    我这一段“推荐语”有点长,但不得不说这么长,如有打扰,情原谅。农村题材的小说不好写。第一、必须熟悉农村的环境,要知...

  • 随意就好

    【毒语】生活很好,记得微笑,众口难调,开心就好,希望你快乐,今日,明日,日日。

  • 2021.11.21.《英语朗读与复述教程》

    英语是语调语言,绝非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升调和降调那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调群调核。调群我的理解是意群或者是语段,一个简...

  • 云舞为谁--中道禅舞系列之三

    中道禅舞---身语意的寂静、调柔与祥和 通过禅舞的训练,使我们的身、语、意寂静、调柔、祥和。这些特质会逐渐体现于我...

  • 卜算子

    忽闻歌古调,如人低声语。往昔多少峥嵘事,如今皆作土。 壮士易迟暮,红颜成枯骨。古来春秋多少事,都付琵琶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e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