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平安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从基层实践活动来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开展,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一是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智慧城市、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有了更高的标准,对高品质公共服务有更多的需求。因此,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要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着力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提供普惠便民的公共服务,重点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纠纷、执行难等社会问题入手,切实做到顺民意、得民心、有实效。
二、不断扩大平安创建的广度和宽度。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基层治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将平安建设作为目标任务中的重要考核内容来抓,从实现单个部门平安延伸到各个单位平安,直至整个社会平安。实现“发案减少、事故下降、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目标,不断提升各个部门平安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大力践行“枫桥经验”,重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充分发挥基层调委会、派出所、人民法院和社区的职能优势,从源头治理,从萌芽化解,通过网格化管理和辖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诿”。
四是抓好特殊人群管理。针对各部门掌握的特殊人群基本情况,重点突破,逐一化解,及时辅助以心理矫治、教育管控、谈心交心的方式,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严防发生极端案事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五、着力抓好治安问题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基层部门、单位要夯实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逐一排查,对乱点地区提级挂牌督办、综合治理,对黑恶势力及时摸排,从而达到没有暴力恐怖案事件、没有重大恶性案事件、没有偷盗失窃、没有打架斗殴、没有公共安全事故等问题发生的良好局面。
平安建设,人人有责。新的时代新的征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最具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城市建设付出新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