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残窗疾风
“你太敏感了,但有助于表达真切的感受。”这是微信一位朋友给我的答复。
起初,我对于自身遇到的事情感到懊恼,心里实在没法发泄,一直憋在心里。
于是,找到朋友,和她说自己的问题。而她打电话过来询问我情况,并且安慰我说:“换个角度思考,不能老是揪着痛苦点不放。”
或许就像她说的这样,人有时候就是无病呻吟,会想法设法去让自己痛苦,然后去制造一种假象。
聊着聊着,我似乎忘记了之前的那种感受,心情慢慢得到缓解。
而朋友在电话里头说:“你可以多写写情感类的文章,把真实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整个过程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那么一个小时候获得的将是情绪的重生。”
想想还真是这样的。之前投的情感文章也是在开心的时候记录下来的。恍惚之间一写思绪横飞,一起笔写了几千字,还是看到字数后试图缩减了。
从个人性格来说,我对事物比较敏感,然后就容易导致自己的情绪产生波动性。
时常也在问自己,都成年人了,哪里来的那么多情绪?
反思了,过后还是照样会情绪化。有的是开怀大笑的开心事,有的是比较郁闷的烦心事。好坏都有,让自己就像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惊喜大笑,一会儿恐惧到大哭。
对于写情感类的稿子,打算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写,这样在帮助自己疗愈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篇稿子,也想不断打磨其中的细节,将其投稿给公众号。
事后想想,作为敏感的我需要树洞,那就是写作和记录。
通过写,待情绪舒缓过后,才能有复盘的机会,同时也会看到情绪上头的时候,那种文字描绘的感受与平静时的差距。
听朋友的话,多写写,情绪只是一念之差。或许时隔多年,再回头看看,只会云淡风轻地说:“看吧,那时候多傻啊,这事也值得开心和这气都受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