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夫子释“新民”之端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22:盘上为什么要镌刻铭文呢?

朱夫子答:

盘子属于日用之器,铭文用于自警。古代的圣贤兢兢业业,本来就无时不戒慎恐惧,但依然担心自己会有所松懈而忘了本心。所以在日常用具上,根据不同情况刻上相应的铭文以便引起警觉,本意是让这些铭文常在眼前,心中时时保持警惕,而不至于懈怠忘却。

问题23:那澡盆上刻这样的文字,用意何在?

朱夫子答:

德性对人的重要性,犹如身体对人的重要性一样,德性原本是明澈的,就像人的身体本来是干净的一样。明澈的德性容易被利欲迷惑,犹如洁净的身体容易被尘垢所污染一样。今天之存养省察,如果可以去除昨天之利欲的迷惑,那么今天就是新人,其效果犹如疎瀹澡雪,可以把前一日身体上的尘垢清洗干净。

但是,今天身体洗干净了以后,身体还是会被尘垢弄脏,因此要经常洗澡,今天洗干净了,明天还要洗,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不可有一天间断。修身也是这样,必须每天存养省察,改正过失,每天一刻间断,才能不被利欲所迷惑。

成汤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正是得益于此。人们称赞他的德行,说他不近声色,不贪货利;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从谏如流,不吝改过;对人不求全责备,自检唯恐不及。由此足见成汤修身日日新之事实。《长发》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则文字表达更加简约而意义更加深切。

成汤之所以有此境界,乃受学于伊尹而有进一步的发明,所以伊尹说,成汤和他自己都具备合乎天心的始终如一的纯德,因此伊尹在还政于太甲之初,再次叮咛告诫太甲要始终惟一,不忘日新。因为这个时候,太甲还有些自怨自艾,他刚从桐宫反思回来,心性已经趋向仁义,就是处于《大学》所谓的“苟日新”的状态。

伊尹把当初对成汤说过的话,再次用于告诫太甲,是希望他从此起步,存养省察,不要停步,以继承烈祖成汤的美德。可谓用意深切。

后来周武王践祚之初,太师姜尚对他有“丹书之戒”,尚父告诫说,诚敬胜于懈怠则吉,懈怠胜过诚敬则灭,仁义胜过私欲则顺,私欲胜过仁义则凶。

武王受教后,在几席、酒具、祭器、刀剑和门户上无不刻上铭文,则是受了成汤之风的影响才有的举动。

当时的不少铭文在礼书中还可以看到。希望大治的君王、有志于学的士人,不可以不认真考求。

问题24:此处讲“新民”,为什么要引用日日自新的典故?

朱夫子答:

这是曾子从根本上来论述新民,自新之至,是新民的起点。

----《我读大学48》

相关文章

  • 【宁子微语】诚信之心,魂之端也——灵魂的高贵来自后天的习得

    孟夫子有云,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于一个人而...

  • 论语节选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说”通“悦”;“矢”通“誓”。见《论语集释》...

  • 叩其心——诗文解读阳明心学

    叩其心 文/韦均艺 鄙夫请教孔夫子,空空夫子何应之? 叩其两端是非心,鄙夫了然便...

  • 《常见文言实词》 命

    ①教导,告诫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②命令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秦晋崤之战》 ...

  • 《正蒙》句解第五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

  • 《皇朝帝事》之明朝(四)明仁宗朱高炽

    作者:邓育 《皇朝帝事》之明朝(四)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朱棣嫡长子,明第四帝。朱高炽生性端重言行识度,喜好...

  • 道德经顺朱 卷上

    道德经顺朱 道德经顺朱 叙 余阅玄圣言:“质而不文,朴而非器,与素王言、西方圣人言合”。故取而释之。盖由学者请...

  • 《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001-亲民新民之辩

    王阳明心学之《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 001-亲民新民之辩 【一】 爱问:“‘在亲民①’,朱子谓当作新民②。后章‘作...

  • 2021-02-14

    治生札记--081 孟子《亚圣讲述》 夫子命将易经要义先为讲释,俾读易者深解古圣演易之旨,文周说易之心,庶明儒教传...

  • 无友不如己者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从夫子的思想主旨来看,“如”多释为“类”,意即“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应为正解。夫子一生推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夫子释“新民”之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jb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