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里给大家卖了个关子,说要讲一下陈先生做的第一道汤。那么当你看到“红太阳”这个菜名的时候,有没有猜到是什么呢?
红红色、暖暖的,还闪着一些金色的光芒,在寒冬腊月里,这样的“红太阳”可以让人由内而外地热乎起来。
这就是上海人从小都会吃的:罗宋汤。
小时候学校食堂里也会有这道汤,大多都是装在一个很深的木桶里,给每个来打饭的学生舀一小碗。但那种大食堂里吃到的罗宋汤大多是清汤寡水的,汤里飘着几根红肠丝,番茄也不会削皮。汤的颜色很淡,因为不可能用很多番茄去着色,更不会放浓稠的番茄酱。
当陈先生提出要给我做罗宋汤的时候,我犹豫了半晌,脑子里迅速闪过在学校食堂打饭的日子。不知道他做出来的这道汤,味道会怎样?
一半期待,一半疑问。
陈先生还是照常不让我进厨房观摩,但我注意到,在他事先准备好的材料里除了番茄酱之外,还有好几个番茄。所以我猜,他会用番茄炒制出番茄汁,结合番茄酱的浓稠来调味。
至于其他的原料,一般都会有的是:红肠、洋葱、卷心菜、胡萝卜。不喜欢红肠的,也可以用牛肉丝来代替。没有卷心菜的时候,包心菜也能代替。
罗宋汤的味道够不够醇厚,首要关键就是汤汁的厚薄程度,其次是每一种原料下锅的顺序。
新鲜的番茄去皮后可以切得小一点,然后和洋葱在一起先煸炒,把番茄的汁水给“逼”出来。然后放其他蔬菜,最后放事先煮熟的牛肉粒或熟食店里买来的红肠。
汤汁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收汁”,按照我的喜好,稀糊的状态是最好的。一口汤喝下去,你吃不出很明显的番茄酱味,但是回味过后新鲜番茄和番茄酱的感觉会一起跑出来。
“喝得到番茄,看得到番茄,但吃不到番茄”这种感觉的罗宋汤是最赞的。
一般“收汁”的方法就是加糖,或者可以兑一点点水淀粉。但是在罗宋汤里,陈先生不会用淀粉,因为我不喜欢太厚的口感。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同宿舍有一个朋友,她说她看到罗宋汤就害怕,因为有一段时间她妈妈每天晚饭都是给她做罗宋汤,然后让她就着面包当饭吃。
确实,罗宋汤配面包是很多上海小囡的童年回忆,但那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80后会在家里自己做罗宋汤吃了。
陈先生应该是个怀旧念旧的人吧。
“下次再做罗宋汤的时候,我再做点手工面包。面包配罗宋汤,偶尔换换花样吃点西餐也不错。”
他说的没错,罗宋汤最早不是上海人发明的,而是俄国人发明的,这道汤的名字也起源于“俄国人”。
上海第一家西菜社就是俄国人开的。这道汤,就是从俄式红菜汤演变而来。但是在80年代会英语的人不多,一些上海“洋泾浜”总是把Russian和罗宋[lùsóŋ]混淆在一起,经过口感上的改良,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吃到的罗宋汤。
热气腾腾、红艳艳的罗宋汤放在锅子里,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红太阳。温暖了我的胃,也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很多美好的人和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