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上海的天气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升高到25°一会儿速降到5°以下。上个星期还在穿高领毛衣,这周一和周二就热得只需要穿T恤,甚至有人穿起了短袖短裤。
天气一热,人的心情就容易烦躁,胃口也容易变差,面对大鱼大肉的也难以下筷,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吃到一碗酸辣双扣的凉皮凉粉。
讲到凉粉,脑子里浮现出来的就是那种路边摊:老板娘用刨刀在圆圆厚厚的凉皮上刮一碗下来,加上切好的黄瓜丝、豆芽丝,撒上花生粒、蒜末、葱,舀上酱油、醋、辣椒油,用筷子上下快速搅拌,然后倒入一个外卖盒里。捧在手上一路走,一路吃,醋的味道让人食欲提升,蒜末和辣椒油配合着黄瓜的爽脆口感慢慢在嘴里弥漫开来,冲击着舌尖上的每个细胞,更冲击着大脑皮层的每个角落。
可是这样的路边凉粉只有到6、7月份才会有,而且在现在的居民住宅区附近也很少见到。即便是跑到川菜店里点上一份四川凉皮,也吃不到平民美食的精华。对我来说,如果想吃的东西迟迟吃不到,第一反应就是求助陈先生。
因为我知道,对于美食,陈先生总有办法。
“凉皮?这还不简单,我给你做。”我期待着陈先生豪言壮语的兑现。
几天后,家里来了一个快递包裹,很重的样子。陈先生拎着两袋类似面粉的东西进了厨房,开火烧水,关火放冷水。然后开始刨黄瓜,剥大蒜,调酱汁。
没有刨凉粉的工具,他就用菜刀代替。我好奇的是那一个像蛋糕形状的凉粉底料要怎么做出来,但是陈先生只在厨房待了半个小时就出来了,告诉我接下去就只是等。
每隔一小时,陈先生会进厨房放水换水。我猜这个过程是为了让凉粉结晶、凝固和定型。
从19点等到21点半,终于陈先生说:马上可以吃了。
这句话说完后,我又等了半个小时。我看到陈先生从冷却的锅子里倒出一个圆形的凉皮,然后用菜刀一点一点切成细条。他说只有切得细而且均匀的宽度才好吃,所以不能偷懒随便切。
晶莹剔透、细长的凉皮慢慢地堆起来,直到堆满了一整个圆形的器皿。然后各种准备好的调料被撒到上面,除了黄瓜丝、蒜末葱末花生和酱汁之外,还有白芝麻粒。随着上下搅拌的次数增多,一种熟悉的路边摊的香味扑鼻而来。
当这样一碗料足量多汁香满溢的手工凉皮被端到面前时,你不能想象我内心的那种满足感有多么强烈。
夹上满满一口塞到嘴巴里之后,我觉得浑身上下都打了一个激灵:就是这个味!
虽然这句话我是默默在心里说,但是陈先生似乎能听到我的心声一样。
“怎么样?是不是就是你馋了很久的味道?”
“是啊是啊。告诉我怎么做的吧?”
跟以往不同,这次陈先生很大方地把制作的方法告诉了我,倒是让我觉得有点意外。
“因为即使告诉了你怎么做,你也未必做得出来啊!”他自信满满的样子,就像是一个五星级饭店里的大厨。
“原料就是网购的豌豆粉。豌豆粉和水的比例是1:4,一开始搅拌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费劲,搅拌开了就好了。水煮开以后要调成小火再把兑好比例的豌豆粉倒进去,然后就要不停地搅拌,这个时候就像调藕粉的时候一样,要一气呵成,否则就会不均匀。”
事后我尝试过一次,确实以失败而告终了。就像陈先生跟我说的那样——即使是他把制作方法告诉了我,我也还是做不出来。
“不光是制作凉粉,酱汁的秘方我也还不知道。”所以,他是希望由他来做给我吃吗?我只能这样想。
对于研究各种创新美食,陈先生一直都是孜孜不倦的。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的,还是在外面餐厅里吃过的,只要他觉得“这道料理不错”他就会去自己琢磨怎么做、从哪里买原料、如何加工等等。
作为他试吃他的手工美食的第一人,这是我们俩相识10年来一贯的默契搭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