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年,汉明帝因“梦感”,派人西行求佛法,得西域二僧,公元68年于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享我国佛教的“祖庭”之隆誉,翻译了我国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其后,中亚僧人纷至,翻译了大量经典,大小乘佛教同时传入我国。魏晋之后,部分北方高僧南下弘法。公元247年,康僧会成为自南(越南)向北弘法的首位僧人,孙权为其在南京建造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今大报恩寺前身),《六度集经》成为其代表译著。西晋末年,北方五胡乱华,佛教发展逐渐分成南北两个大流派。
佛图澄北派的传播功绩首推佛图澄(公元232-348年)。传其曾以神通感化残暴嗜杀的后赵石勒,因而使佛法得以在华北广泛流行,建寺900余座,收门徒万余人。其徒道安(公元312-385年)后成为北方佛教领袖,不但制定了译经原则,为众多佛经撰注作序、创编目录,还制订寺院清规和僧尼轨范,统一沙门“释”姓。其创立的“本无宗”为慧远大师所承袭,并传至南方。其徒竺法雅则擅长“格义佛教”,用老庄等中国本土思想注解佛经,对南方佛教亦有很大影响。
鸠摩罗什西域僧人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佛教,是经、律、论三藏法师第一人;公元401年,到达后秦时的长安城,广收门徒,系统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首。以其译著为基础,三论、四论、成实等佛教各派兴起,鸠摩罗什也因此有佛教八宗之祖之盛誉。
南派因“衣冠南渡”之故,受北方影响较大,但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且与上层士大夫联系紧密,融入了大量的玄学思想。与道安大师同时代的支道林精通般若经,著有《圣不辩知论》、《即色游玄论》等,创般若学的所谓“关内即色义”,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主张即色本空。
东林寺公元379年,曾师从北方道安的惠远(公元334-416年) 率数十弟子南下以避战乱,在庐山创立东林寺道场,后成为南方佛学领袖。曾迎佛驮跋陀罗、僧伽提婆等天竺高僧入庐山译经,开启南方译经风潮。其所著《沙门不敬王者论》,明确了“出家法”与“在家法”的不同,化解了当时佛教与中国礼法的扞格;又创立主张禅净共修的白莲社,成为净土宗开山祖师。
法显与东林寺齐名的南京到场寺,同为南方佛教中心,亦为诸多大师驻锡译经之所。公元399年,到场寺僧人法显从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求学佛法,游历30余国,后于公元412年经海路从今青岛回国;次年回到到场寺,翻译了大量印度佛教经典。他撰写的《历游天竺记传》现已成为研究南亚历史的重要史料。
南北朝时期,北南佛教学派林立,学风鼎盛,思潮自由,直至鸠摩罗什、僧肇等师徒的导正,终於形成中国佛教正统的风格。
2018年五月十大“中国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