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唐读书会读书书评
《白银时代》—其实我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天真

《白银时代》—其实我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天真

作者: 森林狐狸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2:45 被阅读209次
    《白银时代》—其实我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天真

          关于本书作者王小波,高晓松说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冯唐则把他当做“一个奇迹”,妻子夸他是“世间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他下过乡、插过队、考过名校、出过国、学过经济、写过程序、当过教授、写过小说,还当过编剧。据说他的创作于当时主流文坛“三观不合”,如果当时有微信,他发一篇文章到朋友圈,点赞数估计只有个位数,在他的追悼会上,主流文坛只来了一个刘心武,但这从不影响王小波成为“神一样”的存在。本书则是王小波最著名的“时代三部曲之一”

          “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白银时代》的主人公“我”是一位作家,正在虚构一部《师生恋》的小黄文,“我”就这样在自己虚构的小说与经历的现实生活中交叉着过日生活,我把《师生恋》重写了十一遍,不断换着开篇的新花样,但结局总归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鬼打墙的情况呢?因为这部小说中的老师做出了一个神预言,他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因为银子是导热最好的物质,轻易就能发现“温差”所以“白银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泯然于众人”不能暴露个性,得乖乖服从,否则下场非常悲惨,要么被踩脚、要么被劫匪砸车窗、要么被强暴。

            主人公在写作公司里上班,办公室所有人每天只做两件事,让别人枪毙自己的稿子或者枪毙别人的稿子,不管是同事还是上司各个都如行尸走肉,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遵守着莫名其妙的规则。比如:按时给停车场的劫匪“送钱”等。因此不论“我”如何改写《师生恋》的开头或内容都逃不过同样的结局,因为“白银时代”全是满满的套路。

          世界本就是多样性的,如果世界的多样性泯灭就像白银时代:“早晚要沦为一片冷冰冰的稀薄的银色混沌”于是主人公一遍遍的改写《师生恋》,就是为了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求得人性释放和心理慰藉,但荒谬的是,虚构的小黄文为了出版内容必须“属实”,于是便有了需要老师在每一页签名“证实”所有虚构的情节的要求。

          看了《白银时代》发现,当人类放弃思考和理性就会变成机器或者动物,所以小说中随处可见各种人被“物化”的描写,比如主人公会觉得自己是“蛇颈龙”,女同事像啮齿动物,领导的手指跟蚕一样,而另一个女同事做习题的时候竟然变成了母蝗虫,读着读着就像回到了侏罗纪。

            主人公的下属女同事很另类,她是个不懂迎合白银时代社会规则的笨蛋,比如:写作公司有一项虚头巴脑的体验生活的规定,大家都是借口避开,只有这个下属女同事傻傻地去执行,结果被四个大汉侵犯了,这就是白银时代对不顺从的人所作出的“惩罚”,这个女同事还像主人公提出一个请求,她说要写真正的小说,但她自己都无法脱离这虚幻的世界。但这些愿望在白银时代那就是犯罪,只能躲起来偷偷的写,主人公明明知道,但不能告诉他,因为“虚构不被允许,个性要被阉割”于是他只好让女下属不停织毛线和做习题来压抑思考的欲望和个性的生长,但对方想要写真正的小说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因为即使是遭到疯狂的压着,但人既然活着就必然会思考,人既然会思考就必然会生长出不同的个性,没有什么能阻止人表达自我的欲望。

            本书让读者看着就有点迷糊,有人说《白银时代》是反乌托邦的,作者王小波不但看到了乌托邦的美好,也看到了乌托邦的糟糕,因为乌托邦的完美背后意味着思想的专职,意味着必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白银时代》揭示的是关于个人的危机,探讨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表达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他确实是一本“奇书”,值得大家一读再读。

            王小波的作品似乎总是想去点醒一些不自知的人,很多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存在着什么问题,就比如你眼中比较愚蠢的人,他自己却从来没有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银时代》—其实我根本不像表面上那样天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q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