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写完《写作与健康》一文,许多朋友点赞留言,表示赞同和认可。可是今天我就病了,头痛,浑身无力,很不舒服。
想写作,也没有思路。通过喝咖啡提神,也不管用。外面下着小雨,天气阴沉沉,冷飕飕,自己的身体没有了一点活力。
刚刚经历了一周感冒,好不容易扛过来,本来应该精神焕发了,今天又陷入莫名其妙的难受之中。
1979年开始在老师的要求下写日记,2015年冬天开始在手机上写作,离开了笔和本子,2017年在美篇上写作一年。
然后用简书,不到一年,首次突破一百万字,取得了小小的一点胜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也给许多写作者树立了榜样,增强的信心。
写了一百万字,心情很平静,感觉很平淡。没有出现奇迹,只是发现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但是却热爱写作,离不开写作。写作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修行方式。
回顾写过的日记或者短文,大部分都很枯燥或者幼稚,留着似乎无用,抛弃了又舍不得。
但是它们多少都记录一些经历,总结了一些思考和感悟。也许只因为现在写作能力提高了,所以感觉过去的文字太简单简陋。
或许正是过去简单幼稚铺就了现在的相对成熟。再过一年看今天,感觉依然会像今天看去年。
创造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没有人真正对自己完全满意,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未来,下一部作品。
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对自己不满,也许是缺点,也许是优点;也许有好处,也许有许多弊端。
暂时看似无用的东西,不能轻易抛弃。2003年开始学佛时,为了修“舍”字,我捐掉了所有的藏书,处理了许多日记和笔记本。
捐出去的书现在到没有后悔,可是那些日记本和笔记本来可以做为写作素材,现在想起来觉得非常遗憾。
虽然我缺乏想象力,不能进行虚构文学创作,写作面很受限制,但是我擅长归纳总结,理性思维,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深奥的道理写的通俗易懂。
而且三年多的手机写作使我养成了勤于修改的习惯,每篇文章都三番五次地修改,保证没有一个错别字,没有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保证版面没有瑕疵。
没有写长文的能力,就在精致上下功夫。没有天赋,就用勤奋弥补。
许多作家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很重视修改,给朋友们的建议也是重视修改,不厌其烦地仔细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