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艺术

作者: 余北_17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23:51 被阅读6次

    01

    上午逛明当代美术馆的时候,只记得一段话,它讲了死亡的两种方式:“如果说死于火中是盛大且直接的,那么在水(和水蒸气)中死去则像是无止尽坠入一片厚重的黑暗之中,让人昏昏欲睡,仿佛做梦一般。这种日常的死亡是无限的,接近于我们在休眠池中所经历的那种慵懒的忧郁。或是一种迟钝的死亡,如同在一个潮湿炎热的下午,在令人感到窒息的池塘边,而时间本身已经减速至一场无尽的缓慢爬行中。”

    这段话被记录在《东南亚关键词典》主题的“H条:湿度”中。我无力去探寻这背后承载的艺术价值,只是觉得这段话里蕴含的死亡方式,悲剧且壮丽,也注定会被定格为那一瞬间的美好。死亡来临之前的那一刻,来不及过多地悲痛,而只能恍惚地回忆,时间在此刻被拉长,缓慢爬行。

    02

    今天是何子彦个展《一件或几件作品》的最后一天,下午去美术馆的时候,刚好遇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姜宇辉老师关于这个个展的一个讲座,讲座主题是《一个幽灵回返的未来》。讲座时间不长,内容也不算多,但听来却令人有些困惑,当然,其中最大的原因来自我知识储备的欠缺。

    讲座中最吸引我的是两个点。一个是关于“一”和“多”的剖析。对于“一”还是“多”的认知差异,会影响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如果把世界看成是“一”,那么世界是有基础的、有本质的,而“一”也似乎寓意着暴力和集权;如果把世界看成是“多”,那么世界是多元的、离散的。现代艺术常常以“多”抗“一”,来表达对暴力和集权的反抗。

    我相信现代世界是多元而非单一的,但我却觉得,目前的发散追溯起来,还是有着最初的本源。“一”即使意味着集权,也不等于它就是时刻应该被反抗的。在最原始的形态中,或许将最重要的决定交给最智慧的人才是更为明智的,当然,后续的衍生不应该继续维持这样的形态,因为世界越来越复杂,而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抗衡越来越多展现在眼前的明了的世界。我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把对“一”和“多”的概念理解缩小了呢?好像受到了法学思维的局限。

    讲座中另一个吸引我的点是幽灵,对于这个点我一直处于迷糊的状态,感觉这是某种已经逝去的东西的新生?现在我仍没法深入地去表述我对于“幽灵”的理解,或许把这个疑问留给未来是更加聪明的一种选择。

    03

    听完讲座后,又逛了逛美术馆,重点看了看《一只或几只老虎》和《无知之云》两个作品。《一只或几只老虎》像是一场纪录片,人和老虎的对峙,延伸为人与自然的对抗,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对抗等一系列在马来半岛的发展历程中可以被诠释的对抗。音乐单听觉得有些森冷,但结合影片来看,却是能让人静下心来严肃思考的助力工具。《无知之云》像是一场设置了悬念的电影,8个不同的人物故事展开,最后串接在一栋楼里,云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模糊的,也是具体的,不容言说。

    艺术是什么?于我而言,日常接触最多的大概是文学和电影电视,对于美术的涉及并不多。这次的艺术之旅,开始朦胧,最后模糊,收获了什么,我也无法清楚地表达。我享受的,是这种短暂的抽离,这种与现实世界隔绝的另一种沉重感,以及回到现实之中,还可以继续思考一些抽象问题的幸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日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ad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