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说茶1001夜,如约相见!今天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仓味,如果时间足够,我们再会讲陈味、堆味、霉味。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因为必须了解仓味,以这个为基准,才能对比出其他的味道。
传统以来,只要说到仓味,通常潜在默认为湿仓味。大滇在这里要重新定义下:仓味是普洱茶因为存储于不同条件下导致的,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味道。由此,我们可以定位于云南仓、广东仓、河北仓,北京仓、东北仓、易武仓,勐海仓、北美仓、南极仓……只要你把普洱茶放入任何一个地区,即会形成具有当地气候特点,大滇称为各地不同的仓味。所以,在大滇说茶里,仓味不带有歧视性;也不代表湿仓,只代表各地入仓后导致不同的特点。
各地的仓储情况我没有研究,我们期待茶友自己发挥。但我想就几种大致的气候条件,对仓味做一个归纳。普洱茶陈化的关键因素无非是湿度与温度,二者的排列组合,有高温低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低温高湿四种情况。对此做一个分析,大概会得出普洱茶仓储下的大致规律,以及产生仓味的特点。
一、高温高湿
即存储的平均气温长期在30度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这样的存放环境以港仓做标准,多见于半地下室。普洱生茶在这个环境下,很短的时间就有出现长白霜的情况,香气迅速下降,汤色迅速变红,汤甜,但汤色黑红不透。如时间存储较长,则叶底容易黑、硬、无弹性。饼面上的白霜,或者白霉,是很容易消除的,日光下晒干,或者在干燥环境退仓,即可消除。
经常有沿海地区茶友存储出现此类情况,短时间对茶的品质影响不大的,可以除霉除霜。需要强调一点,出现这样的情况多半是没有密封保存,而只是把茶暴露在空气中,散茶或者整提或者竹筐暴露在地下室,如果用纸箱密封保存,可较好的保存茶,不至长白霜或者发白霉。缺点是,也许2年-3年,你会发现纸箱朽烂,需要更换。有些茶商故意这样放置,使得茶的变化加速,这个另当别论。
仓味的识别。一是在洗茶的时候,闻叶底的味道,沉闷,刺鼻;二是叶底的鲜活度,入仓较久,发黑,干硬,无弹性。入仓时间稍短,叶片也会呈现部分发黑的状况。这个是此种情况下的仓味。
二、高温低湿
这种情形见于许多茶商的退仓仓库。高温的天气无法避免,抽湿机一直在工作,以完成退仓工作。如果新茶一开始就放入这类环境,容易导致发酸。但作为退仓来说,仓味以及饼面白霜会迅速消失,如果再加上换包装,换上崭新的包装,则一般人较难识别。这类情形下的仓味,非常不明显,但叶底和汤色仍然会说话。叶底的鲜爽度,汤色的变化,口感的微酸,都会提示着退仓的嫌疑。
三、低温高湿
较常见的是一些山区,存储于防空洞的茶。这类情况下,茶不会变酸,但霉菌迅速生长,是整个存储环境下最差的一种。基本上,即便退仓,生茶也会有熟茶化的汤色以及叶底。
四、低温低湿
如果非要定义,即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下,湿度在50%以下。这类茶的问题是不陈化,只氧化,汤色变化微乎其微。这个环境的存放,也许我们不用纸箱密封。在密闭的空间里,加一盆水,是比较正确的方法。茶在这个环境下变化非常慢,香气保留得虽然好,但是喉韵方面,润的感觉不乐观,许多时候,会感觉喉干,喉部肌肉紧缩。
以上宏观的环境下,大滇推荐普遍适合、但并不是效果最好的密闭纸箱法。密闭纸箱法非常大的缺陷是:在纸箱内狭小的空间内,茶会吸收纸箱的味道,而且由于纸箱空气内部流通,会导致香气的沉闷。由此形成了纸箱法的仓味,带着纸箱味道、低沉的香味。而某些茶友在各地的自然仓,也会吸收了存茶环境里的一些味道,比如某些茶友跟沉香一起存放,或者存储环境里有其他物品,则存出的茶都会带有一些味道,这个就是各自特点的仓味。
关于这些,我们在做评鉴的时候,应该剔除这些非常个性的东西,主要研究湿度和温度导致的结果,由此去判别存放的年限以及茶品的转化趋势。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散茶的存放,大滇特别强调,普通的茶友切勿自行存放散茶,成功率太低。如果实在要存放,建议在存放前先用蒸汽蒸软下,再做存放。原因不清楚,只是因为我喝过这样做的茶,觉得转化效果比较不错。具体操作方法,有锅炉蒸汽最好,如果没有,蒸锅蒸出蒸汽后停止加热,把干茶导入蒸汽中,然后阴干。别问我为什么,这个只是一个经验,或者说偏方,这样存放几年后的茶,效果比较理想。
更多关于仓味的问题,可能大家还是感觉找不到要点。那么,最好的一个建议就是,不同地区的茶友大家交流下,把几个典型气候地区的茶,存放了至少3年以上的,发到大滇这里,由大滇统一安排发茶样,体会不同的仓味!如果没有3年以上,仓味不明显!顺便评论下今天喝的茶,印象最深的是 0520景迈兰香,春天的时候,许多茶友说淡,今天,让我惊艳!香气要用磅礴来形容,厚度也很出色!而对比的景迈生态茶,跟景迈兰香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差不多,效果不佳!这就是刚压制出来的原因。大家手里有景迈兰香的,赶紧试试!ov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