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同学们疑惑的眼神,我知道你们一定都在关心这个案子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判,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
从我们上学开始,我们每一次做题、考试,我们受到的教育给我们传达了一个观念——凡事都有标准答案。但是大家想一下,这个世界存在标准答案吗?
比如,如何用气压计测量大楼高度?标准的答案是,用气压计测量地面和楼顶的气压,然后通过气压差算出大楼的高度。但是有一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把气压计系在一根绳子上,从楼顶把气压计放到地面,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即可算出大楼的高度。大家可能说这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没有用到物理知识,那么运用物理知识难道也只有测气压差一种解决方法吗?这个学生后来又给出几个方法,比如把气压计从楼顶扔下,测量落下时间,然后根据自由落体定律计算大楼高度;比如在晴天分别测量气压计和大楼影子长度,根据比例原理计算大楼高度,等等。最后,这个学生给出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拿着气压计找大楼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能把大楼高度告诉他,他就把气压计送给大楼管理者。这个学生名字叫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所以,我认为事情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我们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结果,不要仅满足获得一个答案,我们要更关注过程并好好思考在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和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们受到的教育还告诉我们要明辨是非,要学会分辨好坏对错。但是请大家想一下,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真的像做判断题那样非黑即白吗?
比如,我们今天模拟法庭上的被告人,如果法庭真的判他构成犯罪,他就是一个坏人吗?被害人,真的是无辜的受害者吗?他的行为是值得提倡并值得效仿的吗?检察官对一个我们都认为值得同情的人提起公诉追究责任,真的是冷酷无情无理取闹吗?辩护人为有罪的人辩护,真的是坏蛋的帮凶吗?这些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站在上帝视角洞悉一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只能是一个人经历中的一小段,只能是全部事情的某一点情节。人会发生改变,事情会有前因后果。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怎么可能只用好坏对错黑白二维标准去判断呢?更何况,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依据不真实的基础作出的判断又怎么能保证它的正确性呢?
实际上,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问题是灰色的,不是黑,也不是白。在进行判断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到全盘思考,理性分析,需要我们做到有独立观点,不人云亦云,需要我们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思考的方法,就叫法律思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学过法律,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培养、训练法律思维。
我们所有的判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或错误。法律,也仅仅是判断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法律依据也好,其他依据也罢,其实是内心善恶标准的外化表现。什么是善恶标准呢?
佛教以心为标准,善恶在于发心,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是善,反之就是恶;道家以自然规律为标准,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是善,违背自然的是恶;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标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高尚的品德的是善,而且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以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各种学说、思想都有各自对善恶的划分标准,这些标准不是相互排斥,而是趋同。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尊重他人、宽容礼让,这些都是善的表现,也是法律保护的价值。遵纪守法,表面上我们遵守的是法律条文,但实际是我们内心对善的坚持。也可以说,只要我们坚持向善,以善的标准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我们就能够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会得到法律的保护。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深入思考什么是善,能够学习并运用法律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比模拟法庭的判决结果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