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公众号弹出来的消息,让我很是意外:
香飘飘2018营业收入32.51亿元,同比增长2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17.53%,实现营收和利润双丰收。
在喜茶、奈雪的茶等鲜果茶大火,奶茶店、饮品店随处可见,外卖快速送达的今天,你告诉我:
一款需要热水冲泡、只能喝热饮、口味有限的杯装奶茶,竟然涨了?
我已经10多年都没再喝过香飘飘了。如果没有荧幕上“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的广告,我甚至可能快把它忘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开始翻阅梳理香飘飘从创立至今的发展脉络,关键节点和动作,我找到了答案。不仅如此,我还发现香飘飘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营销底层逻辑应用的活教材。
01 创业:需求是一切商业的源头
蒋建琪,香飘飘创始人。2004年,蒋建国经营一个叫“老顽童”的品牌,销售一款类似棒棒冰的爆款产品。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这款产品淡旺季很明显,一到冬天没活干,员工就会流失。
2004年,他在杭州街头发现一家奶茶店,很多人都在排队,他也跟着去排队,喝了以后觉得味道不错。就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奶茶店里的现调奶茶,做成类似于方便面一样的方便奶茶?
浙江人的特点就是想到就干,失败也不怕。2004年,他们的第一杯纸杯装奶茶做出来了,开卖以后广受欢迎。2005年,香飘飘公司正式成立。
谈营销,必谈需求。需求是根基,你的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的某个需求,消费者才会购买你的产品。这个需求,在营销人员来看,就是卖点,就是消费者购买它的理由。
有时候,需求不用去找,而是通过某种现象呈现出来:比如排队。排队的背后是消费者有需求,且供应满足不了需求。
之前,我们办公楼下有家餐饮小店关门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接手,我会卖什么?我发现:旁边卖刀削面的总是在排队,再想到:肯定有一些人想吃面但因为排队太长,而选择吃别的,所以,我会卖面,但会做一点差异化:卖扯面或 biang biang 面,这样还能再抢一部分刀削面的人群。
当然了,我最后没有做。但后续接手的那个人,真的开了家biang biang 面的店,生意很好。
这样先洞察到需求,再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项目的诞生有多种可能:负责人刚好有某方面的产品资源;负责人为了解决当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负责人有些资金,看好这个项目,等等,等等。
无论怎样的诞生背景,所有的项目必须回归到市场中去,从最基础的需求出发,找到你产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哪些需求。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落地。否则,一切白谈。
02 突围:占领心智很重要,但抢先一步,更重要
从2004年一直到2007年,香飘飘的日子非常好过。但是2007年之后,这个行业竞争突然激烈起来,全国的跟风者达到100多家,包括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奶茶、联合利华的立顿奶茶、大好大集团旗下的香约奶茶等等。
2008年,优乐美奶茶几乎追平了香飘飘。在渠道、资源和资金上,优乐美背靠着喜之郎,实力很强大。在此之前,香飘飘已经开了三家奶茶店,还花3000多万投资了一个方便年糕的项目,再加上原来就有的香辣花生业务和房地产业务。香飘飘一方面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强烈追击,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因为业务分散也面临危机。
为了从大量竞品之中脱颖而出,维持行业领先的地位,2008年起,蒋建琪采用了市场营销“定位理论”,让香飘飘获得了现在的市场地位。
第一是集中只做奶茶,舍弃其他业务。蒋建琪介绍,香飘飘旗下曾经有过方便年糕、香辣花生、房地产等多项业务,但现在只保留了奶茶一块。
第二是明确品牌定位,即“杯装奶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因为这是香飘飘自身的优势,一方面体现了自己是品类开创者,另一方面强调销量领先。
第三是围绕战略定位系统运营。蒋建琪特别提到,香飘飘注重在主流媒体的传播,“重点就是传递开创者、领导者这个概念,传播的内容就是绕地球一圈、绕地球两圈,绕地球三圈。”他介绍,当时广告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央视三套等头部电视媒体投放后,信息能快速传递到消费者的脑中和心里,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一响,黄金万两”。
第四是定价策略,香飘飘产品的定价比竞争对手高20%到30%。符合“领导者”的定位。
和第一阶段相比,很明显:市场环境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公司的策略也要随之改变。定位方法的应用,确实让香飘飘快速突出重围,赢得了市场。可许多文章有两个关键点都没有提到:
时机。对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容易被模仿的食品行业来说,时机就是你的竞争力。你比别人更早打出,你就占据了商机。关于这点,蒋建琪有在一个文章里说过,但现在找了好久资料都找不到了。大部分的文章,只说他用了定位,而忽略他使用定位的时机。你比对手快,你就占据先机,消费者选择你,你更有说服力,更多消费者选择你,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渠道。广告再猛,也得有线下的渠道承接。香飘飘强大的渠道网络和下沉能力,就是它的护城河。这也在后面它推出水果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产品打入市场,有时候是 时机 的竞争,有时候是 渠道 的竞争。如果总落在 产品竞争上面,看问题的层次就有些过低了。
03 改变:顺应时代趋势,利用渠道优势,焕发活力
随着街头奶茶品牌下沉,香飘飘由于产品老化,口味单一,陷入了增长停滞期。不过,在喜茶这类果茶饮品开始在一线城市大获成功,并且将其门店扩宽至二三线城市后,香飘飘重新看到了商机。根据过去成功的路径,开始研发果味冲泡奶茶,通过自身的渠道优势,抢占那些还未能被喜茶这类头部品牌覆盖的城市。
同时,香飘飘也能通过自身的成本控制,压低价格,成功将那些近30元的果茶价格平民化。如果说,过去COCO和快乐柠檬凭借自身低廉的价格,以10元的价格就可以让普通用户喝到奶茶的战略大获成功。可这,很难在喜茶为首的果茶饮品身上复制。因为,其所用的都是新鲜水果,所以成本是实实在在摆在那边的,尽管可以通过规模采购来降低成本,可是无法和冲泡饮料相提并论。
香飘飘的市场环境又发生了变化:随着消费升级,大量鲜果茶抢占市场。如果说,上次是同类之前的瓜分地盘,这次则是时代发展给予的挑战。
作为一个“过时”的奶茶商家,他没有坐以待毙,扩大老地盘,尝试新阵地:
一方面,扩大自己的老地盘。联合知名男星:钟汉良推出“小饿小困喝香飘飘”,更多唤起消费奶茶场景,以及消费频率。这样的策略基于如下的假设:造成销售瓶颈的原因,不是产品不好,而是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喝。每个策略的执行,都有对现象背后原因的假设,你的假设在哪,你的战术就定了。
另一方面,和创业时期一样,喜茶的排队和鲜果茶市场的火爆,让蒋建国意识到了消费者新的需求,对产品线进行了扩充:果汁茶。不及鲜果茶好喝,但比它便宜;比奶茶店方便,但价格还和它差不多。香飘飘成功地抢占了这个中间空白市场,从冲饮类向直饮类产品过渡。
PS:
研究完香飘飘后,傍晚就去买了。在学校的门口,在旁边的便利店,都有香飘飘果汁茶的入驻。6元/400ml/瓶。价格比一般的奶茶店偏低一些,且购买真的很便利。渠道下沉的优势完美体现。
包装很有质感,喝起来就和那奶茶店一样。我不太喜欢,觉得太过寡淡,严重怀疑里面的果汁是不是比包装便宜。不过,这可能和我的年龄有关。之前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学校边的奶茶店挺好喝的,现在就不太能接受了。
特意把里面的果汁倒了出来,从色泽等来看,是完全可以做透明装的。采用现在包装的原因猜测:提高产品价值感+方便产品运输。对透明包装,消费者对它的价值认知,也就三四块。但现在这样,非常优秀有食欲的设计+有质感的杯子,提高了消费者的价值感知。
除了包装,还有售卖场所,服务,体验都可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给产品提供附加值。
香飘飘 | 15年发展史,一部营销底层逻辑应用的活教材写于:2019.04.21
修改:2019.04.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