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本书里面写了很多有关食物的故事,突然发现很多事物和我之间也有故事,也想写写。
火烧饼
火烧饼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叫法。火烧饼还有一个我们取的俗名叫“饿死饼”,大概原因是,通常在很饿的时候,火烧饼特别好吃。
通常是一个小店面,老板会穿着白色的围裙站在一个半个人那么高的大桶前面,把饼贴到桶壁上,然后用一个长的钳子把好的饼,放在桶面上。一张一个脸那么大的饼,外层是松脆的,里面的馅儿是梅干菜和一点肥肉,这种肥肉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腻,只是很香,梅干菜被蒸热之后还带着一点点的甜味。吃一个饼并不会觉得很饱,因为它是那种薄薄的饼皮。
幼儿园的时候就有火烧饼的记忆,下课来接我放学的爷爷帮我背着电子琴,每次都会走过这家店,然后给我买一个饼,爷爷会仍5毛钱在那个收钱的铁盒子里,一般等1分钟就好了,我就这样一边吃饼,一边走回家,爷爷就跟在后面。
后来去杭州上中学,一下子就连着过了好多年的住校生活,吃饭以食堂为主,偶尔双休日出门,在杭州的马路上也不太见到这种大桶在做火烧饼。6年后又去了南京,大学生活里遇到过各种各样好吃的饼,土家酱香饼,山东杂粮饼,还有天津的煎饼果子,唯独没在南京的小巷子里没有遇到过这种火烧饼,但我还是会和来自不同家乡的舍友们说起,我们镇上有一种梅干菜馅儿的饼,只要1块钱一个就很好吃了。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现在人们说的缙云烧饼,甜胖子烧饼就是火烧饼。
有一次回桐庐在菜场边的居民楼下,看到一个师傅正站在这样一个大桶前面,拿着钳子把桶里的饼放到桶面上,围着几个大人小孩在等,那股梅干菜的香味,让我一下就认出了那就是火烧饼。没有排队,师傅正要做我那个饼,无聊等待的时候我试着把手放进那个热热的炉子里面,没到几公分,就被烫得缩了回来。但是师傅却很熟练的把一张刚做好的饼准确的贴到了炉壁上,我说:“师傅你们怎么不烫的啊”,他答:“习惯了也就没有很烫了”。
是的,那梅干菜淡淡的甜味和肥肉肥而不腻的香味,都没有变过。
兰州拉面
和今天随处可见不同,以前兰州拉面在镇上还很少。我也当然不知道兰州在哪里,那么远。
第一次吃拉面也是和爷爷,有家叫桐庐拉面的门口坐满了人,店里店外座无虚席,还有排队等座位的,出于好奇心,我们也等在那里,等了10几分钟就为了尝尝到底有多好吃。第一次的拉面体验就很好,这家店的拉面上飘着一层红油,铺着几片香菜,汤虽然看起来很清,但是牛肉的香味很浓郁,面条也是根根分明。不过虽然我和爷爷说下次来还会再吃,却其实没有再去过。
因为奶奶总是说,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好吃,外面的东西家里都可以做,所以小学的岁月里我几乎都是在家里吃正餐的。拉面在我印象中就是,很好吃的一种面,却吃的不多。
镇上第一家兰州拉面店开在菜场边上。那天陪爷爷逛好准备回家的时候,路上飘来拉面的味道,我们都很嘴馋,爷爷说,要不就两个人吃一碗不告诉奶奶,我当然是同意这样偷偷的加餐。兰州拉面店的老板是典型的新疆人长相,他们的店是刚开门的,人不多,我们是当时唯一的顾客,他们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我们都能听的明白。很快面就上来了,我拿一个小碗从爷爷的碗里捞出半碗面,倒出半碗汤。一边吃一边和爷爷讨论着为什么,拉面就是和我们家里一般的面味道不同。吃完走在路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因为他的汤是牛肉汤,而面里面应该加了某种不让它坨起来的原料。
吃拉面最多的时候就是初中,每个去学校的周日下午,一般家里就不开火了,就在小区附近的一个兰州拉面店吃一碗拉面。因为去的多了,所以老板对我们很熟,每次我点一个小碗,老板都会用大碗装,因为他知道我总是嫌汤不够。因为去学校的时间点比较早,才4点多,所以人也很少,每次我都默默吃面,而爸爸就和老板抽烟聊天,他们会从面,聊到清真文化,听他们说他们对猪肉的看法,听他们说杭州这里与他们遥远老家生活的不同。
曾经有个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帅帅的兰州人,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今天的sin和cos 函数图像都是拉面,tan函数图像就是刀削面。那个数学老师给我讲了什么课我还真的记不得了,但是每次讲到这个梗都还能想到他在课上画的那几条函数图像。
到了大学以后,有那么多美食的诱惑,但是依旧还是会常常走进那家清真兰州拉面,小伙伴们告诉我,不只有拉面好吃,炒刀削,油泼拉面都是美味。我记得那天,考研复习到快9点都没吃饭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在门口那家拉面店吃的蒜苔牛肉拌面,虽然牛肉不多,但是真的美味。
麻辣烫
麻辣烫也是长大了才吃到的食物,以前的麻辣烫没有那么多全国连锁知名品牌,都是在小弄堂里,一个店面,坐满了人。麻辣烫是一个名字概括了所有特点的食物,就是麻,辣,烫,所以每次老板都会问,麻和辣都要加吧,然后我就会说,多加点。
高三,沉溺在高考紧张的气氛里,那时候住校生不多,每天到了傍晚吃饭的点,剩下我们几个就会讨论吃什么,如果今天的讨论结果是吃麻辣烫,我就会很开心,因为哪怕只是溜出去一下子对那时候在紧张环境里放不开的我来说都是舒服的。走过几个路口就到了,麻辣烫的店都是一个小篮子,一个小夹子自己拿好,然后去冰柜里面拿你要吃的,所以不一样的人就会拿到完全不一样的价格。对于有点选择困难的我来说,每次都吃一样的就好了。有时候我们整个宿舍都会去,有的时候只有一个妹子陪着我,“你的看起来很好吃”,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赞美对方的食物。
有些食物就像有些事情,你不去尝试就不明白它有多好,你以为它放在麻辣烫里面会不好吃,但是其实吃过一次,之后的每一次你都会拿,比方说,番茄、生鸡蛋、油条。
大学二食堂的麻辣烫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因为高中的时候留下对麻辣烫的美好印象,所以到了大学也经常去吃食堂的那一家。那家麻辣烫是几个阿姨带着手套帮你拿你点的菜,口味也很简单只能选择清汤和辣两种,如果你要的是清汤,阿姨会放一个签字在上面,让厨房的人直到这碗是清汤。他们说这家麻辣烫的特点就是最后你加进去的那一小颗正正方方的辣油块,很多年后去了一趟重庆,我才直到那一小块原来是正宗的重庆火锅牛油,难怪他们说这一颗是这一碗的精华。这家麻辣烫总是关门很晚,有的时候外面有事情回来没有吃晚饭的话我就会直奔这家,点一碗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的位置,和所有今天吃晚饭有点晚的人们一起边看电视边吃。他们总是说,“你看豆哥的麻辣烫又是一样的白白的一碗”,因为我的习惯还是一样,每次都点一样的,如果这家麻辣烫还在,可能多久之后我去点,也会点一样的一碗吧。
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地标性食物,南京人可以把鸭子做各种口味的,最绝的就是这碗鸭血粉丝汤。大学这几年有很多杭州的朋友和同学来找我,食物这方面必须吃的就是鸭血粉丝汤,我都得先解释下这和杭州的鸭血汤和粉丝汤不一样,它并不是简单的把这两样混合起来了。鸭血粉丝汤用的是红薯粉丝,透明的那种,在大锅的汤里面烫那么几秒钟就熟了,那锅汤里面有鸭血、油豆腐,最后再加上完全没有鸭子腥味的鸭肠颗粒,榨菜颗粒和香菜末。
在南京的这几年里,吃过很多次鸭血粉丝汤,一开始只是为了尝尝这地方特色的美食,后来就完全喜欢上这个食物,在外边儿玩选不好吃什么晚饭的时候,就会选鸭血粉丝,再加一分味道有点甜甜的鸡汁小笼包,完美的南京特色。
对于这碗鸭血粉丝汤,不仅在于它的味道,还在于它的这份情怀。南京有很多食物都让我回味。学校门口的小龙虾,两个人去点几斤永远都是问题,因为其实我一个人就可以吃掉两斤;十一二点还开着的烧烤店,有什么解决不了,谈不开的话,就去吃烧烤,一定可以解决;还有每次聚餐必喝的啤酒,仿佛每个人的情谊都在酒里,不喝上那么几口就有点那么不够义气,那时候也是我酒量最好的时候;巷子里的鸡蛋灌饼,坡尽头的牛肉面……
毕业那天我以为从那刻起,南京这个词就会离我而去,今天我知道,只要我没有忘记,它其实就一直都在那里。
*食物待续*
不同的阶段,身边唠叨你,逗乐你,鼓励你的人变了,听你抱怨,又听你说笑话的人也都不同了,陪你一起分享眼前这碗美食的人也变了。有时候就像这碗美食,有的可能你很难再找到最初尝到它的时候的味道,有的可能也每年或者每几年才能在品尝一次,但是那时候你吃的时候那种幸福又开心的感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淡,无论生活在哪个阶段,那种滋味都从来不曾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