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被叫做“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
三个节日的习俗,都有宗教的痕迹,其中的中元节是最明显的。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佛教叫法是盂兰盆节,这一天还有俗称鬼节、七月半。不同的节日名称,表现出不同的节日特点,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儒释道情怀!
1
目连救母的故事
佛教在农历七月十五,设立盂兰盆会。这个节日,首先是要弘扬目连救母的精神。
目连是个孝顺的儿子,但他母亲却贪婪吝啬,经常宰杀牲畜,更无心向善。他母亲死后,由于罪孽深重,被打入饿鬼道,吃的东西没等入口就变成火炭,总也吃不进嘴里。
目连为了救母亲,开始出家修行。他稍有灵通后,见到了母亲的惨状,求佛陀帮忙。佛陀让他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僧众的力量让母亲吃饱。
后来,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世为狗,又因儿子诵经,脱离狗身。
这个故事劝人向善尽孝,中国人很喜欢,所以就流传了下来。后来就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节,供养十方僧众超度亡灵的典故。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并不是印度佛教的,而是中国佛教的,它融合了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展现出了一副不太恐怖,甚至挺温馨的鬼怪大电影。
除此之外,盂兰盆节还是对解夏结束的庆祝。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能杀生,连踩到小虫子也要避免,所以入夏后,要禁足护生,在家呆着。中元节这天,虫蚁不太多了,可以解禁了,当然要庆祝一下。
佛教的盂兰盆会,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唐代进入宫廷,宋代成为民俗,在明清时代已经非常盛行。现代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必须赶紧科普下!
2
地官赦罪的故事
道教传说中,中国的神仙有三官大帝,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
古人的宇宙观主要集中在天、地、水三方面,所以神仙就掌管这三样事。这一点都不草率,说天官是唐尧,地官是虞舜,水官是大禹,安排得真是恰到好处。
他们三位还有不同的职责,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中元、下元是他们的生日,所以到这个神诞日,他们就会来履行职责。
地官生日是在七月十五。相传过生日这天,他老人家会来到人间,为人们赦免罪行。所以,人们要进庙上香,祈福消灾,求地官宽恕,颇有一番救赎的意味。
人们在这一天,还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给地官庆祝生辰,来为亡灵进行超度。传说中元节这天,鬼门大开,相当于阴间放假,鬼怪们可以出来溜达。所以各种故事,也就被添油加醋地讲出来。
道教传说没有佛教那么多说教的意思,它只体现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将宇宙万物设想得井井有条,并把自己巧妙地安排进故事的中心,这是多么有创造力的壮举!
学学老祖宗,连鬼故事都讲得高大上!
3
河灯祭祀的故事
中国的老百姓将佛道节日,和秋收后向祖先献礼融合,形成七月十五祭祖的习俗。在受儒家传统洗礼的国度,祭祖这个习俗,我们现在还在演绎着。
你一定想到了烧纸钱对不对?但近年,由于鼓励文明祭祀,烧纸这种形式已经不流行了。在有水的地方,用河灯祭祀亡灵,是不错的选择。
佛教和道教的故事都说七月十五这天,亡灵会游荡人间。所以人们认为,鬼魂可能希望寄身在亲人放的莲花灯里,用这点光芒照亮黑暗的道路,帮助他们找到投胎的方向。所以放河灯成了很多地方祭奠祖先、超度亡灵的重要活动。
“河灯”据记载是旧时北京中元节沿着运河放的灯,在清代历史中有很多记载,但今天的河灯有着崭新的意义。以前的河灯,可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现在只是一种文化节日的形式。
很多地方,还单独设立河灯节进行商业宣传,却离祭祖的初衷越来越远。
如果说盂兰盆节是佛教的盛会,中元进香是道教的传统,那么放河灯这样的活动,却是儒家的修行。祭苍生、祭神灵、祭祖先,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儒释道情怀!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却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七月半中元节,我们的祭奠,不应流于形式,而是思考更多!
碎碎念: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
壮士请点个赞再走吧!遇见兰月,一起成长!新书《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希望你喜欢。
转载请简信,已开启维权,谢谢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