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使命加身,产业人急需能量补给

产业地产使命加身,产业人急需能量补给

作者: 4e0783d1674a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9:55 被阅读3次

产业地产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备受产业人关注的核心问题,尤其近几年受政策影响,商业模式一度成为产业地产的生死符。政策倒逼运营商放弃传统的商业模式,迫使其重新审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尝试可持续性的、可落地的创新模式。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曹志国先生,和大家共同探讨:产业地产商业模式的变革及对产业人的影响。

政策倒逼产业地产回归使命

当下的产业地产不论是土地一级开发,还是二级开发业务,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政策影响,且影响深远,迫使运营商由原有的资源型模式逐步向专业服务型模式进化,产城融合,用住宅收益补贴产业地产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关于用地政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示,“新型城镇化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土地指标、土地用途配置等执行都更加严格,因此,产业地产想要靠“拿地”获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但仅凭借项目资本,若没有实质性的、可落地的内容,也同样博取不了政府青睐。今年许多产业人,如高管、经理人都非常注重项目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努力地讲好故事、讲规划、整合资源,让项目更有可行性,但产业地产的运行落地是一个长期实践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纸上谈兵。

举一个身边的案例,前不久接触的一个特色小镇项目,概念规划做的不错,地方领导十分认可,资金实力保证可达三十亿,但谈及几十平方公里如何运营、如何盈利等商业模式问题时,却都无力回答,在后期推进过程中进度几乎为零。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以拿地为主的产业地产商,在当下若没有可行性的内容,基本不可能成为重点项目,获得政府支持,也难以取得长远发展。

产业地产运作的实践证明,如今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已真正成为产业地产的头号使命,凡是不符合此目标的开发商、运营商,都将在行业洗牌的当下寸步难行。

盈利风口导向产业地产活力尚存

从土地资源开发角度考虑,比较行得通的是开发楼宇产业园区,以老国企、旧厂房的一线城市改造为载体,优势是低价格、高价值,可在中心城市满足企业生产要素的需求,这将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新风口,有产业基础的园区正在发力。它将是写字楼的天敌,以价格低、创意空间感及产业资源整合等,博得企业喜爱!

也就是说,接下来产业玩家的模式都会发生变化,资本、运营、内容等将更符合年轻人企业家的思维,低成本,高效率是核心,主题性将越来越明显。

另外,税收的可持续性才是运营商盈利的风口,需要我们探寻税收的地方流程共享机制,寻求政企合作。当然要求同样很高,需具备招商能力、运营能力、资本能力等等。

总之,模式的创新并非一挥而就,有其渐进的机遇可抓。那些有待进一步实践的需求,如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政企联谊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等大量服务体系建设需求,依然是产业地产健康发展的活力因素。

产业人充实自己行业效能有望升级

对于许多产业人来讲,在十九大的政策和方向出现之前,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而决策者更为焦急,因为等待意味着机会流失,这关乎企业生死,他必须不断拼搏尝试,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遇。

但大多数产业人要做的是“充实自己”,挤出时间去学习一切和产业服务相关联的知识,比如金融、运营、营销、规划等等,在有限的时间调整自己,以使自己的能力与未来的发展步调相符;还要多去关注企业家当下的困惑、心态,探寻其机遇与模式,了解自己的客户也是一种充电。

当这些知识都具备,从中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去专注,让自己的沉默成本变成价值,成为新形势下的产业链条上不可小觑的能量。

在此,和所有产业地产的开发商、运营者共勉,以一种 “充实自己”的姿态完善经营战略,让探索出来的产业地产商业模式更加丰满,让自我价值成为产业地产运营的基本条件,使产业地产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业地产使命加身,产业人急需能量补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h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