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儒道释易文化苑道学•国学•养生国学•学术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文章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文章

作者: 清水社 | 来源:发表于2017-06-09 00:28 被阅读20次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照字面意思,学习并不断的复习一下,应该高兴的,古人是没有高数,没有生化,不喜欢怎么能高兴呢?看来这句话是有前提的。有朋又从远方来,就一定高兴吗?我自己吃不饱的话,除非他给我送钱来的,否则避之不及;君子难道就应该忍受怒火吗?

我想南怀瑾先生是对的,如果没有前提,字面意思是解释不通的,这之前的确是没有想过,只为背书而背书。

那么怎么解释呢?还是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

首先:学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高数,不是生化,也不是计算机。学问不是文科理科,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数理化好,也只能说明你适合干点数理化的事情,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我想学问是人的修养,这样说来,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就是体验生活,体会生活,不断改进,发现人生的乐趣,当然应该高兴。那么数理化其实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在其中发现乐趣也是学问的一种。

然后,我这么大的学问,对人生的真谛研究透彻,体会到了快乐,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如果有个愿意聆听的,甚至志同道合的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和你交流,那肯定是屁颠屁颠的去欢迎。臭味相投都能高兴的谈出花来,更不用说是关于人生的真谛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

最后,学问有了,修养有了,还会因“人不知”而“愠”吗?我想这句话是来解释何为君子,也是来解释君子为何。

最后引用南怀瑾的一段话,很不错: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喜欢可以关注或查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

相关文章

  •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文章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照字面意思,学习并不断的复习一...

  • 《论语》文摘

    子②曰:“学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译文:孔子说:“学...

  • 每当迷茫时读读《论语》

    子曰:“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相大自然学习...

  •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会的时候,...

  • 学而篇

    1.子曰: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了道理,经常实践让...

  • 第一篇第一章

    原文】 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 学而篇第一

    子曰:"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第一...

  • 开宗明义,务实根基

    1.1子⑴曰:“学而时⑵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君子⑻乎?” 【译文...

  • 《论语·学而》1.1

    《论语·学而》1.1 子⑴曰:“学而时⑵习⑶之,不亦说⑷乎?有朋⑸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

  • 2022-06-28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kx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