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朋友圈里还活跃着的他的消息时候,熟悉的声音再一次会让我想起和他曾有的过往,他的自立自强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当然也感谢他让我在风俗人情中开了眼界。
离开潍坊已经多年了,我和他的友谊犹如小河里静静流淌的溪水,清澈纯净。他的纯朴善良一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还记得见到他的第一次情景。那一年的夏天,我正在香香的做着美梦睡午觉的时候,被一阵砰砰的敲门声惊醒了。我如鲤鱼打挺般从床上坐起来。
我看到了我们店里的统计正倚着门框笑呵呵地站在门外。
“幸亏我来叫你,看你这样深睡,一时半时也起不来”他一脸无奈的表情让我有些茫然若失。
“到了上班时间了?”我一边努力让自己清醒起来,一边木木的看着他问。“还差半分。”统计揶揄着笑着和我说。“要不是外面的人等你很久了,我觉得过意不去,我才不会讨人嫌地上来打扰你的美梦”。他再次为自己的敲门行为选择了合适的遁词。
那年,风华正茂的我是一名厂家直销点的代理人,需要常驻潍坊。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城市的边缘地带,一个大约五间房的二层小楼,下面是展厅和接待服务厅,二楼就是我们几个吃饭睡觉的地方。
春夏秋冬,每天忙碌完的我,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午睡在我心里的位置很重要,因为我知道,适当地午睡会让我更好的投入下午工作。
我一边听着统计说话,一边和他顺次走下楼。
还没走到最后楼梯口的时候,我很快就看见一个男生坐在楼下的一侧,白色T恤和牛仔短裤,年轻有着朝气的装扮很快让我进入了工作的角色。
“你好”坐在一边的他见我走来,忙起身和我打了招呼。一阵寒暄过后,我知道他叫李文,来自山东某个乡镇。
我于是邀请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谈起了有关业务事项。
他是一个乡办厂的业务员,出来帮着购买管件,听别人介绍,我们这家代理的产品质量不错,所以才幕名而来。
他希望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在采购单价上给予一定照顾。望着黑黑瘦瘦的脸还有瘦削的身材的他让我忍不住产生探问起他家乡的想法。
“你老家是哪里?家乡怎么样?”我没有忍住自己心底的那个念头,最终问起了他的情况。“我那个地方可是无人愿意去的地方。”听我问起,他简单明了地回了这一句。“哦,看来那里挺好”我好奇的说。“穷地方,没人愿意去”他又扔出了一句话。看他言语犹豫不决的不再想说他家乡的时候,我心知肚明的截断了话题。
后来,他拿去的件通过和其它同类产品比较,决定使用我们的产品。
于是价格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我们日程。他也谈到了他们在家乡建厂的不易。后来我看了看他的采购数量后,处于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态,我申请了领导,最终的价格,让他心满意足的接受了。
过后他邀请我一起吃顿饭,被我婉言谢绝了。在价格方面给予他的照顾,在范围之内,我问心无愧,于是我们的第一笔合作就这样结束了,按说,从此我们就没有交集了。因为我知道,他们只能采购这一次。
我们没有再联系过,不过在我快淡忘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个包裹再次串联起我和他。
事情的缘由,就是他给我邮来一箱来自他家乡蔬菜和水果。尽管这是我们常见的东西,赫然醒目的山区绿色让我觉得自己不过意,思来想去,我最后给他汇寄了我们一些家乡的特产,“礼轻情谊重”一来二往,我们两个人像朋友般保持着关系,尽管那时候,我和他已没有任何业务来往了。
转眼又过了一年,临近元旦的时候,我又一次收到了他的“礼物”——他的结婚请柬。望着摆在眼前的烫着金子的红色请柬,我感慨时间的流逝,没有想到,他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想到我和他的这段交情,我决定在百忙中去他家乡参加他的婚礼……
他结婚的那天,我特地起了大早,按照他发给的地址,我在手机上设置上了路线导航。
这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山村,一进入他的山村,我就有这种感觉。希望致富的春风快快吹到这里来,难怪他羞于告诉我有关于他家乡的事情。一进村口,难得一抹红色喜庆气氛引导着我来到他的家门。
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还有不断涌入的人流我感觉自己有点真的到了桃花源……
还没有下车,就见从大门里面急匆匆走出一个人,西装革履,他伸手和我相握,一年没有见到的他,真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他胖了,而且特有的衣服装扮让他瞬间气质提升,他变得不敢认了。
“哥,你终于来了,谢谢你的光临,今天我有些忙,你要见谅,一会我就去别处,让我大哥招待你吧。”说罢,他吆喝来一个黑干挑瘦的中年人来到我面前。见此情景,我忙递上我的礼物,见到红包,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感激的收下我的心意。
“你抓紧时间忙去吧”我忙和他告辞,转身跟着大哥去了另一个房间。这是一间最靠里的一间房。长长的走廊仿佛走入一个黑黑的深洞,但是贴了一墙的红色在诉说着这里有喜事。
屋子中央有一张红色的圆桌,它的红色和墙上的红色相得益彰。
屋里已经坐了一圈男人,众目睽睽之下,我选了一个靠近门口的位置坐下,没有想到,我刚坐下来,一盘一盘的菜就开始摆上了桌,先是一盘炸花生米,接着是韭菜炒鸡蛋,再就是肉炒绿豆芽……看到这些上了桌的菜,有些意外。这些菜如果在平常上桌招待客人,我不惊奇,这些平凡菜出现在今天这个大喜日子里,我心里一阵懊恼,包了六百红包,一路颠簸着开车将近三个小时,来这里就是为了吃这菜,我不仅叹息不已。
正在我天马行空不着痕迹的乱想的时候,邻座的有个人扯了我一把,是李文的大哥,“快吃些吧,一会要喝酒的,空着肚子喝酒可不好受,尤其今天这个特别日子,酒肯定避免不了。”听他一点拨,我急忙伸手拿起筷子,开始大快朵颐吃起来,还没有吃几口,就有人嚷着喝酒了,短短的二十分钟,我在一次次的高亢激昂的呐喊中喝下了高于平常两倍的酒,红酒、白酒还有啤酒三种酒完美结合在一起,很快就让不胜酒力的我原形毕露,我喝多了……
我跌跌撞撞的扶着墙边,走出房间然后转身进了他们家的厕所,说实话,这个漏天厕所一进院门,就让我注意到了。
这漏天的厕所加快了我的呕吐,那裸漏出的东西像是催吐剂似的一发儿而不收拾,它把我吃的所有东西一股脑的吐了一干二净。
没有想到,当我再次回到座位的时候,我发现刚才满满的一桌菜,除了仅有的一两个盘子还有点剩余菜,其余全都空空如也,我拿着还剩有半瓶的啤酒坐在那里呆呆发愣。
难道我出去一会,结婚宴席就这么快结束了?唉!这是什么宴席?我闷闷不乐起来。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发生在后面的事情,很快就有人进房间撤掉了桌上所有的东西,我呆呆地坐在那里,心却开始慢慢懊丧起来,没有吃的了,我难道会空着肚子回家吗?
不过很快让我亮眼的戏剧性一幕出现了,仅仅是过了十分钟,如我所愿的结婚大盘上满了桌子,红烧肉,红烧排骨,蒜蓉大虾烧牛肉这些在我看来,在今天应该上桌的都上来了,我懵了,这是什么风俗?见我呆呆傻傻看着这一幕,李文的大哥却笑了,“快吃吧,这才是今天真正的宴席开始。”我噻,望着一桌丰盛大餐,我不禁为自刚才的行为庆幸起来,我又一次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美食享用中……
后来我从他大哥那里得知,原来这里的结婚风俗是“七大碗,八大盘,最后还要有一汤”。果不其然,当我们宴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见有两人抬着一大盆汤上来了,酒饱喝足的人们又开始了最后喝汤,勺子、碗筷还有人们喝汤声交织在一起,很快又响满了整个房间……
那天,因为喝了酒无法开车,我待到很晚才回到家。过后一想起去他家参加宴席一幕,我五味杂陈,回味无穷,这是我参加的所有宴席中最具有特色的一次,倘若不知道当地风俗习惯的话,去的外地朋友很快就会被那七大盘拿下了,而我那次假如不是醉酒吐了,我也不可能到了八大碗那个宴席,最后的汤更不用谈了……
那次宴席,让我看到了也让我亲身领略了他家乡风俗民情,看来入乡要随俗,民俗风情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民情是他们的情感归属地,这次宴席让我终生难忘,懂得珍惜各地的风俗习惯尤为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