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对《周易》能够看进去了,每天晨起研学数卦。
孔子也是晚年学易,《论语》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一切似乎是自然的、注定的,到了50岁以上,古文阅读能力有了相当积累,生活阅历有了相当积累,周易中突兀零碎的卦象,艰涩隐晦的字句,周公孔子的解释发挥,始能与人生发生某种对应,从而促使自己能够读进去并坚持下来。以前,多次读易,多次放下,没有头绪。
工作之余,总要干点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生命的丰盈,在于正业,也在于余事。
其实古代读经是正事,商贾技艺(商业手工业)末事也,现在颠过来了。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对《周易》算是系统的过目一遍。
《周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包括卦符、卦名、卦辞、爻题和爻辞,其中卦名不知何时形成外,其余卦符、卦辞、爻辞的著作权人传统认为是周文王。《史记》:“文王拘而演易”,说的是文王曾被殷纣王囚居羑里七年,根据伏羲氏画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下了卦辞和爻辞。其实,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基本系卜筮词,大多数学者以为系西周众多卜筮者所作。
《易传》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十篇对易经的注释即十翼,传统认为十翼的著作权人为孔子。《易经•乾坤凿度》记载: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史记注》:“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象、下象、上彖、下彖、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其实十翼未必系孔子所作,但其中包含着最早的儒家思想,《周易》也因此被视为群经之首和先秦儒家的思想根基,故权将十翼看作孔子所作也是可以的。
(以下可以略过,直接看3)
卦符,是八卦符号相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的图式。
卦辞,是说明各卦卦义的文辞,六十四卦对应有六十四条卦辞。
爻题和爻辞,每卦六爻,每爻均有对应的文辞即爻辞。每爻均先列爻题,后为爻辞。爻题用来确定卦符中每爻的位置,皆为两字,一个字用来表爻的阴阳性质,阳爻为“九”,阴爻为“六”;另一个字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
卦名,是对卦辞爻辞的高度概括,是对卦符的精当命名。这种命名已经脱离卜筮走向某种寓意,从卦名具有的抽象思维来看,卦名应产生于周文王之后。
彖,是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卦义的。
象,说明各卦的卦象、爻象。《象》认为易经卦、爻皆是一种“象”,多举天地万物之象,以比喻人事。说明卦象的称为“大象”,说明爻象的称为“小象”。“大象”将六爻组成的别卦,还原成三爻组成的经卦,以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现象来解释卦象、卦名的涵义。“小象”主要以各爻位置的不同来解释爻辞。
系辞,是对易经的通论,以论述易经的义蕴与功用为主,对易经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形成《易传》的基本思想,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集大成。
文言,专门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所作的解释。
说卦,《说卦》是所有易传中最为古老的篇章,是先秦时期和《周易》并行而用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筮法书篇。古代掌管卜筮的巫史在编撰、创作了一些作为卦爻占卜参考底本的易书(《周易》即其中的一种)之外,又有专门记述、解说卦位、卦序、卦象的工具书并行使用,就是《说卦》之类的作品,并非是为了解释《周易》作的“传”。
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从而对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
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通过说明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和特点,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卦放在一起解释,因为在顺序上交杂,故称杂卦传。
3
仅看《易经》,看不出个眉目,记不住的卦名、卦符,突兀破碎、只言片语、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卦辞、爻辞。经过《易传》十翼的解说、发挥,由具象而抽象,发掘出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进而形成弥纶天地之道的大学问。十翼使得周易能够读进去了。翼,附翼,辅佐。无此十翼,学习易经无从起飞。
在现代看来,易经最大特点就是以具象表抽象,即以某一特例涵盖普遍规律,因此,古人是睁大眼睛在凌乱的卜筮词中去发掘其普遍意义。大家知道,规律是从无数事例中概括总结归纳出来,但古人(以孔夫子为代表)却从一件事、一种具象中去发掘规律,真的不符合现代逻辑学,而整部周易就是遵循着这样的不讲逻辑的逻辑。其中的牵强附会、自圆其说;再加上简册迭传、亥豕帝虎,不免舛误多多。
误则误矣,大家都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念兹在兹,那就熬兹在茲吧!也是为案牍劳烦中换换脑子。
4
从人文哲学的方面读易,从术数推算的方面学易,方向不同,路数不同。《系辞》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从人文哲学上看易,易之道,变易、简易、不易而已。从术数推算上看易,易是神秘和复杂的。
荀子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真正掌握易之道,没必要占卜了。
孔子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一切均在变化中,占卜的结果那里用得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