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阅读者憨憨泉坤元哥哥粉丝群
“怪”人蒋坤元——《四十才是青春》读后

“怪”人蒋坤元——《四十才是青春》读后

作者: 彭春祥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10:23 被阅读0次

    文/彭春祥

    本人拍摄

    今天早上,我刚从羽毛球馆晨练羽球回家,我的手机信息提示,简友苏州市相城区作协会员、简书创作者徐建平老师(简书名:太湖风徐徐道来),前天从苏州通过中通快递给我寄送蒋坤元老师的《四十才是青春》和《蛇岛》两本书已到,通知我马上去取快递。

    先说说这两本书的来历吧。这两本书,“来源于”徐建平老师的一篇文章《深深寄书情》。

    该文大意是文字之光文字之光平台举办第二期放飞写作活动后,蒋坤元老师为活动评出的优秀作者,赠有他亲笔签名的自己的著作。

    由于原计划赠送的新作诗集尚未印刷出来,所以就赠送了蒋老师去年的《四十才是青春》的“旧作”,而徐建平老师则是热心为各优秀作者寄书。

    我看了徐老师这篇文章后,于7月19日早上5点59分,有点玩笑式地随意(当然更多地是羡慕那些优秀作者文笔好,文章被评为优秀,能够得到蒋老师的赠书)在文后留言说:“只可惜我文章写得烂,得不了奖,所以也得不了奖书啊”。

    实际是我知道自己文笔差,就没参加这次“放飞”活动。徐老师回复:“彭老师太谦虚了”。

    哪晓得,我一句随意玩笑话,徐老师却当了真记在心上,并很是在意,接着于当天晚间7点多钟,徐老师就在简信里给我留言说“彭老师,书我有,把联系方式和地址给我”。

    他的意思是要给我寄书,我表示那样不好吧,自己无功不受禄,不能掠他人之美。

    本人拍摄

    徐老师说:“没关系的,把地址发我吧”。徐老师如此热心热情,尽管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又很想得到蒋老师的书,于是,我便把地址和联系方式给徐老师发了过去。

    7月19日当天的下午17点10分,徐老师就简信告诉我说书已寄出,寄了2本蒋老师的书。

    我问多少钱,我把钱发过去,徐老师说不用。

    于是,两天后的今天,我便收到了快件已到湖北襄阳的信息。

    转身下楼,来到快递件寄取处“菜鸟驿站”,通过扫码,工作人员很快就将快递件递给了我。

    我拿回家,给徐老师回复书已收到的简信后,就拆开包裹外包装,迫不及待地取出书本阅读起来。

    先从《四十才是青春》开始读起。

    说实话,提起蒋坤元老师这位大咖的名字,可以说在简书江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本人拍摄

    而他以自己创业办厂经历为素材,以全书共计200多个小故事这种让人容易阅读和接受的形式,汇聚而成的长篇励志小说《四十才是青春》,在简村也似乎是家喻户晓。

    不少老师还写过读后感或者书评发布于简书平台,我在简书读到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受益匪浅。

    今天我也来谈谈《四十才是青春》读后。

    凭心而论,这本书不论是内容,还是印刷、装帧都很精致,书的封面还是硬皮。

    可遗憾的是站在我的角度,就是字略微小了点。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视力有些老花,戴眼镜又有些不太适应,裸眼看起来,稍微有些费劲,看的时间稍微长点,眼睛就疼。所以,我一次不能看时间太长。

    今天,我刚拿到书,只看了几十页。

    可能大家会问,你才看了几十页,对书的皮毛都还不了解,为何就要匆匆忙忙地仓促为文呢?

    尽管我不会作文,更不会写读后感或者书评之类的文字,但蒋老师的人品和精神实在是令我感动。

    所以,我还是禁不住想写几句看了前面几十页的一些个人看法,不对的地方或者有低估、甚或冒犯、有损蒋老师形象的地方,还请蒋老师和大家指出、批评或者谅解。

    如果看了该书后面的内容或者看完全书后,有什么感想,我再与大家分享。

    蒋坤元老师是一个身价亿万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在报刊发表数千万字作品、出版诗歌、散文、小说30多部的作家。是“企业家中笔耕不停的作家,作家中乐善好施的企业家”。

    他身上的头衔和光环堆积如山:苏州当代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简书会员合伙人,百家号等多家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苏州正翔压延厂长,苏州好逻辑物流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等。

    大家看了这些后,会认为他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是一个“神”人,我起初也这么认为,但我看了该书前面几十页后,我总觉得蒋坤元老师之所以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那倒不是因为他的“神”,而是因为他的“怪”。

    他“跳槽”的时机“怪”。

    早在十八年前的2002年,蒋老师在其阿舅公司当供销科长,他一年的收入就是十几万元。

    那个时候的十几万元是个什么概念,我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收入把当时多少人不知甩过多少条街。

    就是在今天,月薪在一万以上的人员也不多,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月资1万到10万的约为0.4亿人。

    当时的普通工薪人员一年收入几何?别人的我不知道,就我自己来说,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基层执法单位dang政“一肩挑”的“一把手”。

    我记得当时的月工资仅几百元,一年连一万元都还差得老远。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当时的这个月工资额绝不是全国最低的。

    而蒋老师是十几万,这要是一般人还不得满足地乐呵乐呵的,安于现状,小富即安。

    而蒋老师却不满足,他有忧患意识,他忧患未来,他想:“十几年后,我还能拿那么多吗”?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蒋老师“跳槽”了。所以,我说他“跳槽”的时机“怪”。

    本人拍摄

    他创业的缘由“怪”。

    从书中得知,蒋老师有创业想法是因为一件事情的刺激。

    一个大雪天的早晨,他要骑摩托上班,发动摩托时,脚都踩得无力了,不仅没把摩托车打着,反倒是被摩托脚柄反弹将他脚踝骨打得“皮开肉绽”。

    他妻子当时是一个公司的副总,不仅收入比蒋老师“高很多”,而且上下班还有小车。妻子要用小车送他去医院,他不允。

    于是,“为了自己有小车开”,他决定自己创业。

    要说,他当时自己年入十多万,妻子收入比他“高得多”,难道他买不起一辆小车吗?不,这只是一个从亲戚的公司离职的托词和理由而已。

    实际上,他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意识的决定,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眼前,他看到的是未来。

    他在书中谈到:“生命历程中,爬上悬崖的人,看到的天空是更广阔、更辽远的”。

    那么,他更广阔、更辽远的天空在哪里呢?显然不在永远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当老板。

    因为给别人打工终究没有自己当老板来得长期和踏实,也没有自己创业的后期利益丰厚。

    只有自己创业,闯下自己的一番事业,打下自己一片天地才是王道。

    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命运的咽喉不能总是捏在别人手里,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亲戚。

    他的这种前瞻性眼光不仅仅表现在作出创业的决定上。

    在一系列事情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拿地建厂房、自投配电盘等等,这些项目后来都给他带来“躺赚”。

    因此,他为了从亲戚公司出来自己创业,只是找了一个“奇葩”理由--“为了自己有小车开”,所以我说他创业的缘由“怪”。

    他吃饭的地方“怪”。

    蒋坤元老师作为一个拥有亿万财富的企业家和知名的高产作家,要身份有身份,要名义有名义,要档次有档次,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要“格”有“格”。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吃顿饭哪个高档饭店不能去?或者吃不起。

    而且,我认为,只有到高端饭店酒楼去吃饭,那才“有范”,才有“面子”,才能与他的身份相匹配。

    把一般人想来,自己创业有了钱,将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一些也无可厚非,创业辛苦了,创业成功以后享受一下,犒劳一下自己,也是应该的。

    有道是“辛苦讨来快活吃”嘛!我又不是花公家或者别人的钱,我花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理所应当。

    然而,蒋老师却不是这样,他不怕“丢面子”,不怕人家说他“没格”,他吃饭吃路边摊,吃大排档,而且一吃就是好几年。

    不仅如此,他还拉着自己在一家公司任副总的妻子,一起吃路边摊。

    本人拍摄

    这也太“抠门”了,太“小家子气”了吧。所以我说他吃饭的地方“怪”。

    其实,书中像这种“怪”的地方还有很多,鉴于篇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我好像有个印象,蒋老师说他在这本书里“埋藏”了一个写作“密码”,我斗胆猜一下。

    是不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书,再用一个个小故事将全书内容串联起来的写作方法。

    就如同蒋老师《四十才是青春》这本书一样,以自己创业经历为主线,以200多个小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成为一部长篇励志小说。

    这样的方法,对初学写长篇的朋友,的确不失为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好的写作方法。

    2020年7月21日于湖北襄阳


    作者个性名片

    作者: 彭春祥。网名:东南西北风,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之风。春日东风习习,酷夏熏风清清,金秋禾风细细,严冬朔风咧咧。因为有了风,四季才变化;因为有了风,世界更美妙。

          东南西北风,一只热爱文字的“九头鸟”,已有几十万字散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他的文字朴实、深情、纯洁,尤以细腻见长。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愿自己的文字,给您带去春季东风一样的温暖,夏季南风一样的清凉,秋季西风一样的舒爽,冬季北风一样的庄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怪”人蒋坤元——《四十才是青春》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yt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