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微信读书

作者: 是喵儿啊 | 来源:发表于2016-12-08 22:33 被阅读713次

    第一次开始用微信读书应该是今年三四月份,二姐在微信里赠送了我一本书,正好那本书是当时想看的,相比于电子书,我更喜欢买纸质书来读,但由于在外流浪租房,每次搬家看到那么多书,又恨又爱,不得不挑选几本带着,其他送人。

    于是,我便成为了微信读书的用户,这本书已经好友赠送,所以不需要付费就可以阅读了。自那以后,微信读书代替了我手机里的所有阅读软件。

    微信读书产品分析图

    1.读书就该摒弃繁杂

    单单就微信读书的阅读体验来说,与其他阅读软件并没有不同。但不得不说,无论在翻页效果,查看目录,搜索书中内容,还是字体大小,背景变换,微信读书一气呵成,无比流畅。微信读书非常注重细节优化,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就连翻页的效果也做成翻过去透明化,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功能的时候特别惊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当功能与别人一样的时候,那就把细节做到极致,一定是没错的。

    微信读书将发现栏放在首页栏,这里有好友正在读的书和本周热榜推荐。我刚开始使用时候没有找到书城,就看好友读的书,或者热榜推荐,即便如此,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好友之间本就兴趣差不多,如此也能作为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每本书的下面都会有看过的用户的书评和想法,通过书评也可以判断是否购买这本书。

    第二个栏目是书架,可以进行书架分类整理或书架查找,这简直就是一个私人书架,同时书城镶嵌其中。在浮沉杂事中很难安心阅读,把书城藏起来如何?不以卖书为目的,只是单纯为了读书这件事。这让我想到了kindle,同样是使读书更简单一点。可后者的体验就差了好多,虽然有强大的亚马逊背书,但在这个看脸拼颜值的时代,显然不好看不好用就该被取代。

    进入书城让我眼前一亮,书城的推荐直接决定了受众群体,没有鱼龙混杂的网文小说,整体文化气息浓厚,职场、文学、历史、心理、人物传记等书籍占据主要部分。那么目标用户就该是一些有一定学识的高学历群体,读什么书决定了看世界的眼睛,对于那类浮躁而无法静下来看一本书的人群,这显然不是属于他们的地方。

    就像走进梵音靡靡的寺庙,心就会不由得虔诚起来一样,走进如此知识氛围浓厚的书城,自然心也会跟着变得上进起来。我们也许是个失意者,是个loser,可是看到那么多人每天在这里充电,还有什么理由堕落。能够让心灵有一片净土,哪怕安静看一本书,也是对这个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世界最大的反抗。

    第三个是想法。从首页的发现就可以看出微信还是要将社交进行到底的,想法就是一个书评想法交流区,如同微博的读书栏目,所有人在这里交流读书想法,一个自然而然的读书社群建立起来了。

    当我没有书看的时候就喜欢到这里看别人的书评,关注那些读书很多或写的很好的人,由此我收获了不少对我有益的书。

    之前QQ阅读有一个功能是看好友正在读什么书,那时候QQ阅读书城中有大量网文小说,也许正在看一个烂俗玛丽苏的网络小说,却被朋友看到了,是否会对你的品味有影响。当时不希望被好友知道,是偷偷阅读,而微信读书做到了读书透明,你可以看到别人读的书,可以看到他们的想法,还可以偷师,甚至直接私信交流互加好友,这样的基础是将书城质量提升的结果。

    第四个是个人中心了。简单整洁的设计虽然无亮点,却好像也是亮点。好多软件可有可无的功能都会收录在个人中心,反正堆在个人中心也没什么影响。这大概就是微信产品的一个特点了吧。他们从不用常规思路设计产品,即便是一个个人中心。

    里面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按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连接着整个产品线,环环相扣。如何付费,如何进行游戏社交,如何运用粉丝经济, 如何进行内容输出,甚至如何流量内容变现,都在这一个个人中心中体现。

    在各种读书软件中总是可以看到诸如打卡签到,甚至加入一些小游戏的方式来留存用户,做各种活动策划,100天读书计划或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等等,在微信读书此类营销却毫无踪影。拨开重重迷雾,就足以见到读书本身了。读书是一件主观事件,若带了目的性去做,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不禁要问,读书学习这样的事,也要让别人鞭打着督促,现在人们就真的连这点毅力和信念都没有了么?所有的发展进程,都是为了让世界更简单,更美好,没有什么是更复杂更落后而进化的。设计产品的时候,多想一想本质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用户而做产品。

    张小龙说,他希望用户能够用完即走,这也是微信的产品价值观。有人说,张小龙站着说话不腰疼,微信多大的用户群啊,社交巨头啊。

    但是回想一下,我们经常被要求要留存用户,要增加用户粘性,要做各种推广获取新用户等等。可是这只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不能作为生活的全部啊,怎么可能要求每一个产品都能留存用户,所以真正的好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在用的时候开心舒服,能够有回头客,需要的时候再过来,这就是最好的产品。

    同样,微信读书也是这样的。

    2.好东西从来没有不劳而获

    现在我们来谈谈付费阅读。随着分答、得到的爆火,微信红包,支付宝等的深入,各类电商平台的崛起,付费时代便悄然到来。现在各种付费课程、付费文章、付费音频,甚至付费社群都已经很普遍了。

    人们已然从一开始的免费互联时代跨入了为你买单时代,当然这一切也与国内版权监控和知识产权保护分不开,尊重知识和创作,优质的东西会有人买单,也激励了更有才能的创业者,互联网变现逐渐多样化,甚至有人会看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却不能回报一点,觉得心有不安和愧疚。

    故而形成的互联网风气就是,免费的一定没有那么好,付费的就会重视一些,可能会多学到一点。

    微信读书的付费模式也是独具一格。记得刚开始读完一本书之后,再购买书,是需要用钱买币然后用币买书的,期间无意中发现可以用读书时长兑换读书币,奈何当时不够购买一本书,所以就用了微信红包里的零钱购买了微信读书中的第一本书,并且很开心地将此书赠送给了一位好友,成功安利了又一位好友。

    其实用微信零钱包买本书,与发一个红包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微信养成的消费习惯,用在付费阅读里水到渠成。若换做其他软件,是否会如此容易地成功购买我不知道,也许会多一点犹豫吧。市场规则的触发是会影响用户体验感的。

    微信能够将市场消费行为培养成一种道德习惯,市场规则和道德规则运用出神入化,实在是一件伟大的事。

    我想和我一样购买书籍就像发一个红包的用户不在少数,微信读书很聪明地用了微信养成的用户习惯。那么,付费阅读带来的仅仅是售卖一本电子书么?

    不然,买一赠一的行为还使用户进行了自发传播,销售成功之后还获取了一个目标用户,获客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它并不需要大规模推广,用的人自然会留下来,分享给同样爱好的别人。而我花了钱买了赠送给你,你看在我送的份子上也会下载来看看,也会增加我们之间的思想交流,毕竟给予比索取更容易传播。

    在之后闲的时候一周能看十几个小时的书,最大兑换数量是10个,这也很客观了,稍微积累一些就能购买好几本电子书了。用阅读时长兑换读书币的设计简直是一个超级人性化,而且增加用户粘性的一个聪明手段。不是说读电子书总是被干扰么,现在你不读够时间,就需要花钱购买其他你想看的书,逼迫自己这一个小时待在书里,这样一周就会有更多的币,可以买贵一点的书。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微信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书城营销,只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在这里摒弃杂芜,安心阅读。即便是免费,也换一个更高大上的方式,让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因为好东西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

    但是我逐渐发现,微信读书中的书量还是不够的, 主要推荐的比如东野圭吾的书,大部分用户书架上都会有一本。除了热门书籍,其他书倒是鲜少有人触及和评论,这样单一的阅读体验却是不够的,若书城再丰富一些,那一定是极好的。

    可能这也与微信商城不以营销为目的的方式有关,若用户都用读书时长换币后购买书,那么它的销售额是无法撑起书城的,那么很有可能是将这些书获得在微信读书平台的授权阅读,或者就直接收录开放的电子书。若是以知识产权买断作为商业营销,这一步走得也有点艰难了。

    3.学而不思则罔

    微信是一个社交帝国,衍生出来的好多功能和产品自带社交属性,微信读书也在读书社交路上渐行渐远。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划线写想法,读到情深处,也会在某一页发表自己的见解。读到了,也想到了,那么我就是学到了。而这都是在微信读书中很普遍的行为,kindle也有这样的设计,可由于写的想法只是当时知道在哪里,过后就不知所踪了,微信读书将这些想法作为珍宝整合起来,并且作为一个社交手段公布在公众眼前。

    你有才能,那就别掩饰了,尽情挥墨,抒发精辟见解,自然会有欣赏的人。点赞评论转推,不只是在朋友圈才有的。文人虽然相轻,但谁也不会吝啬诉说,更遑论是思考过后的想法,若有思想碰撞,那一定是桩美事。

    这样的效应就带动很多不敢表达的用户勇敢发表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想法,促进想法交流,社交群体自然形成。同时想法分享是一个类似微博的社群方式,其必然具有粉丝经济的属性。那么如何合理使用粉丝经济和共享经济,还需要我教么?

    举个例子,我在逛想法区的时候看到一个妹子的想法很好,就点开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她的粉丝已经上万,每一篇都被赞了上千,还有转推好几百,在个性签名区赫然写着自己的公众号,这些书评想法也都是与公众号内容同步的,也就是她一边阅读一边写文章,发布在微信读书的想法区的同时再发布在公众号原创。

    不论是增加微信读书的关注度还是为公众号导流,她都做的非常好。也许不只是微信读书和微信公众号,付出一次就能获得很多,这也是互联网的绝妙之处。

    进而我发现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粉丝很多,想法也很多,自然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读书上,提升自己的同时还有了变现资本。每周排行榜都比不过这些人,我一度怀疑这些人是团队“作案”。

    也有看过不少交流想法,读书笔记或者书摘的软件,希望用读书的方式社交,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个很好的循环。其实,他们都本末倒置了,用社交的方式来读书才是正解,这就是他们做不起来的原因。

    4.全民读书排行榜


    他们说,在这个匆忙的世界,吃饭都没时间了,抽空出去运动实在是太难了。可是微信运动诞生以后,似乎每一个人都学会了健身运动,每天看着日走两三万步的人深深为身上的肥肉感到惭愧。不知不觉,每天晚上的微信运动排行榜评比在朋友圈中流传开来。

    他们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来看一本书实在是太难了。那么微信读书的读书排行榜是否能够刺激你读书攀比的欲望呢?答案是肯定的。人类血液中从来不缺少竞争,不然竞技体育也不会发展成为一种风尚。读书时长排行榜展示每周的读书时长排名,你能够看到谁读书最多,谁最爱学习,或者谁最闲。读书和运动一样,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这样的竞争是良性的。

    轻游戏社交+阅读社交,厉害了我的社交。我是不是可以这样预见,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将消除陌生,社交成为任何活动必备的基本功能。社交将无孔不入,这也是人本群居动物所决定的。

    5.人人都能来出书

    读而思,思而作,作而分享,一气呵成。微信读书还有一个小功能,是的,是小功能——文集,在这里你可以给自己出一本书。一个原创UGC内容创作平台悄悄隐藏在个人中心的二级菜单里。

    十分简洁的编辑页面,也可以扫码到电脑上编辑。编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有一个简书。

    我会经常写一些东西,除了自己存稿沉淀外,放在公众号或简书上,简书就是一个强大的ugc创作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内容输出,以其人人创作的优势迅速席卷文艺爱好者,也形成了相应的简书创作风气,草根写手为上首页日夜创作。我有些文章虽然被推上首页,但发现平台日输出量过高,更新迭代太快,若不做相关推荐和营销,很难被更多人阅读,不过也有运气好的时候。

    而微信读书的这个功能就是要做内容原创输出了。公众号的文章也可以拿来这里整合,如果想变现有的是方式变,不过需要更聪明一些而已。比如,把发在朋友圈的那些鸡汤整合,夹杂一点营销广告,有粉丝经济做铺垫,还担心没办法赚钱么?

    发布的文集也会被展示在想法页面,被好友和更多人看到,如果不出意外,会读书懂思考还能创作的人背后一定不会只有一个流量口。那么抓住这类人群要怎么做呢,和炒的很热的付费阅读有什么关联呢。

    这个是微信读书的版本更新详情,我们不难发现微信读书的变化还是挺快的,每一步都有计划,它是有一个主线目标的。这是很多产品都无法做到的。他们很容易受市场或者用户的影响,用户千千万,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正确而且坚定的战略方向,并且调整小方向,逐步靠近这个大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读书的主线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

    基本阅读功能——想法交流——阅读时长兑换读书币——读书分享————讨论想法——书单分享——创建文集,而贯穿其中的是阅读体验,几乎每个版本都会对阅读体验做相关优化。这样看,微信阅读从刚开始就希望从阅读时间兑换和读书社区建立来入手的,然后走近UGC内容输入。有阅读的用户了,自然也有交流互动用户,带动起来的就是内容创作。

    下一步是不是要做高于微信公众号一样的内容整合?或者是做如同简书一样的内容原创平台?或者更进一步做类似知乎一类的,针对中高学历人群的一个想法交流平台?

    不得不说,内容为王的序幕才刚刚打开,先做起来的谁知道是不是先死掉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互联网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未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样的字眼了,如果你迟迟没有成绩,别拿没人赏识来自我安慰了,其实,就是不够聪明或不够有才华。

    微信读书是否可复制?

    微信读书并没有做大量的推广,它的铺开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却正悄悄地改变这片寒冬大地。微信读书最精华的一点,应该是用社交的方式读书,目的是更好地读书和提升。若现在有相关的阅读软件进行复制,那可就得掂量一下效率和技术了。

    据我所知,能将阅读体验一步步优化到如此程度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要注重每一处细节。对于成熟了的阅读软件来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的不是体验优化,而是质量把控,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也会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在,运营合理倒也不是没希望,可是要做到最后的ugc,我也只能呵呵了。就像简书永远做不了阅读器只能做一个社群一样,单纯的阅读软件要么卖书为生,要么读书赚用户和流量。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和见解,若有错误还请见谅。

    友好交流请找作者聊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认识的微信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zs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