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谈写作专题精选谈写作
王安忆和张爱玲,你更喜欢谁?

王安忆和张爱玲,你更喜欢谁?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00:01 被阅读896次

    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她的人气开始一飞冲天,很多人开始把她和张爱玲相提并且频繁比较,于是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大神的不同精彩和相似之处。

    01

    成长的家庭以及爱情的不同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不管如何眷恋,过去的好时光都已经无法挽回。透过繁华的世相表面,张爱玲体验到孤独和寂寞的刻骨铭心。

    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更使她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孤寂、感情的无助和无奈,生命的虚无与幻灭。最终促成了她悲观虚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反映在她的都市小说叙述中。

    张爱玲和母亲关系一直紧张,她不喜欢父亲,唯一的姑姑似乎心灵相通,可以体会到些许温暖,但到后来也是老死不相往来。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爱情也和生命一样,是一袭华美的袍,却爬满了虱子。爬满了虱子不说,最后,穿旗袍的人还被虱子给咬了。

    初遇胡兰成时,两个人是彼此的粉丝,对方是自己崇拜的人,这样的开始似乎是危险的,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两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看着对方。

    对于男人来说,熟悉了,摸透了,发现这个女人不过尔尔,兴趣和热情便逐渐降下来了,可女人的感情是晚半拍的合唱,等你出来时,她刚好钻进去,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即使在胡兰成已经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后,张爱玲还是拿着自己的积蓄去帮助他的生活。想当初,张爱玲的智商是胡兰成望尘莫及的,她的聪明也是水晶玻璃般透明的,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高智商,低情商吧,不然怎会被胡兰成玩于股掌之中?或者说,张爱玲有意这样做,只是想对得起自己这份感情,将来无论何时想起来,都可以问心无愧吧,毕竟,张爱玲是很难将自己低到尘埃里的。

    张爱玲写了一辈子女人的爱情悲剧,但是,她的真实爱情超过了她笔下的所有故事。看完张爱玲的传记《她从海上来》的读者,很少有不泪目的。

    后来,她遇到了赖雅,比张爱玲大很多不说,身体还非常差,一直以来都是靠着张爱玲照顾着,直到去世。

    赖雅死后,她一个人住在纽约的公寓里,家里没有任何家具,处于封闭孤独之中,与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谢绝所有人到访,只有一个年轻人把她的邮件定期送来。她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情景悲惨,令人唏嘘。

    王安忆则是拥有温暖的人生,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开始了阅读。家里有很多书,可以随时看到文字,家庭土壤所致,当作家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王安忆的爱情也是一帆风顺,始终如一。这也影响到她的爱情观,体现出笑眼看人生,是一种冷静与平实的旁观者的姿态。

    她笔下的女性以一种圣洁的态度,在虚无缥缈的爱情面前敢于发掘自身的韧性,不顾现实的残酷,执着追求。

    王安忆说:艺术家是有理性的人,是理性使他原始的冲动变成一种强悍的生命力,因此能够忍受人群外的孤独,能够在人群外保持自己,然后还能将自己的特质留下痕迹,那就是创作。

    在爱情观的描写上,很多人都认为,王安忆已经超越了张爱玲。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作用力,毕竟二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

    两位女作家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但是,张爱玲几乎是横空出世,是真正的出名要趁早的“天才”,她是小资创始人,是人性最透彻的洞察者,她一生贯穿始终的都是亘古的孤寂。

    而王安忆虽然八十年代就开始频繁发表作品,但是比起很多先锋作家来,她的文字风格并不显著,所以,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位刻苦努力的女作家。

    二人在一冷一暖的叙述中倾心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人性,她们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

    02

    人物和历史的关系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城市有着被限定的约束。她的小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到那个主要的活动空间里。因此,她的小说的叙述空间是封闭的,是很难感觉到历史时间的,历史在她的叙述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她干脆忽略不计,毕竟每个作家的敏感区角度不同。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如流苏、曼桢形象鲜明,令人过目难忘,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小说中,这两者却是各自存在、不甚相干的。上海之于张爱玲,就像鲁镇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仅是作为一种地域色彩浓厚的现实背景而存在的。

    她笔下那些女子的悲欢离合,虽说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上演,但上海并不能够左右她们的人生,上海对于她们而言,只是一个偶然的落脚点,即使换了别的地方,她们的故事也一样还要上演。

    由此,张爱玲的小说是有局限的,带着旧时代的影子。

    王安忆的《长恨歌》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个城市的历史交融在一起,她倾尽心血对上海进行了超乎常人的描写。小说从4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50年代“人民公社”的上海、60年代“文革”的上海,一直写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上海,仿佛一部活生生的现代史。

    王安忆通过对王琦瑶一生的书写,再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时代变化,在她的笔下,不同时期的上海对主人公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长恨歌》当中,叙述时间是流动的,王安忆有意识地完成了人物与时间的融合。

    人物的成长带动了历史画面的变换,每一个章节都在时空中游走着,既亲切又恍惚,彷佛昨日。
      
    03

    三观不同引发出不同的视角

    当记者采访王安忆时问到,你和张爱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王安忆回答:是本质的不同,我和她的世界观完全不同,张爱玲很灰暗,或许是她的时代所定的,她生活在一个末世。但是,我敬佩她的旷世才华。

    张爱玲对日常生活,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同时,她又不由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隐身,于是,眼界就有些狭隘。所以,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

    而王安忆刚好相反,在她看来现实与虚无之间其实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她的叙事观是现实的,这一点在《长恨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主人公即使爱情一再受挫,却依旧怀揣理想,憧憬着幸福。

    王琦瑶的一生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选择走过来的,她是自我的,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必有所顾忌。王安忆对这个角色是偏爱的,融入了大量的情感,比如,王琦瑶对时装的见解和孜孜追求,把上海女人对时尚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女性读者不由得肃然起敬。

    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人物在作出选择时总是有重重顾忌,而且由于不敢直面现实,她们总是选择向生活妥协,将自己束缚起来。这一点无论是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还是《半生缘》中的顾曼桢身上都有所体现。这或许也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的限制和约束,然后,故事中的悲凉就这样散发出来,一浪接着一浪,久久不散。

    王安忆则与此形成相反的对照,她不仅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时代特色,还敢于将人物最终走向死亡的血淋淋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一点在张爱玲的笔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

    所以王安忆比张爱玲现实的多,最起码她比张爱玲更多了一份勇气,即使前边是虚无的,她仍然要过去看看,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

    04

    对人物与环境的把握

    两个人都擅长写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女人的日常生活和她们的爱情。

    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将叙述人、读者与故事的人物远远的拉开距离,将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成功剥离,从而形成一种旁观、张看的全知视角。她以站在云端看厮杀的犀利笔锋,撕开每个人物的面纱,把人性中阴暗龌龊的东西晾在太阳下暴晒。这也是张爱玲的故事里最为惊艳之处。

    但张爱玲对上海的描述是零散的、是贯穿于小说的细节之中的,是为了将读者引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渲染气氛的。

    而王安忆对上海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描写,既能通过直观写实引领故事开场,又表现出整部故事的沧桑兴衰,侧重于在广度上展现。从这一观点看,王安忆的描写更符合长篇小说叙事的要求,也体现了她超越张爱玲略嫌狭窄的文化视野。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五六年内仍然悄声无息。直到获奖之后,才慢慢地开始被更多人关注。《长恨歌》看到第二遍,更是会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一层层拨开竹笋的外衣,里面的笋心暴露出来时,一个女人的命运密码也被揭示出来。

    最后,王安忆是否超越了张爱玲,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大浪淘沙,历史终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写作秘笈杂货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情寄日月山川:前几年读张爱玲,写张爱玲,现在没勇气再读,慕其才,惧其悲。
        彼岸晓吾_5c83:@活得自在些 同感:heart::+1:
      • 甘蔗林3:饱暖思情?若为生活而奔波,又如何有情思无限?
      • 封無依:喜欢张爱玲 是她文章像闺阁里飘出的荡然杀气 站在云端傲视世景流转的凌然《天才梦》是她心灵深处的敏感自白 也喜欢王安忆 《长恨歌》前后共读了四遍 荡气回肠 缠绵悱恻的情事 王琦瑶一生的风光落寞 像当初从璀璨星河坠落尘泥 不禁落泪 。
        彼岸晓吾_5c83:@封無依 这么精彩的点评!也是醉了!:+1::heart::cherry_blossom:
      • 柴可夫斯妞:我觉得是才和匠的区别。一个是自身限制自身的天才,另一个是罗织长匹锦缎的能匠。
      • 彼岸小语:听您分析,一定要看看长恨歌!
        彼岸晓吾_5c83:@彼岸小语 嗯,值得一看
      • 人活着就是幸福:我喜欢张爱玲,她的作品随心随性。
      • edf5b9b172a8: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读完是一种享受。我喜欢张爱玲些
      • 凌之微光:厉害了!我的天!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剖析人物和作品的文章!
      • 格斗势:张爱玲的作品随心随性!让读者更能体会作者内心的共鸣!这是常人努力无法逾越的,有的东西越是完美越欠缺……
      • 秋青:对喜爱的作家分析得那么透,文章写得那么好,受教了~:balloon:
      • 罕奇辣母:你分析得很好。想起以前写过一篇关于《长恨歌》的文章,主题是大历史下小女人的韧劲儿。不知道那文章丢哪里去了。
        彼岸晓吾_5c83:@罕奇辣母 长恨歌我看了两遍,佩服王安忆,她这篇文章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heart:
      • 乡下童姥:一个是白月光,一个是白玫瑰,不同的质地
      • 锦瑟酉娴:👍👍👍🍎🍎🍎
      • 演讲与写作:都喜欢!

        互赞到底
        朋友的赞必须回访,
        因为不回没有下回,
        为何只给九十九分,
        多了一分怕你骄傲。
      • 野猫爱鱼:对张、王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及其作品比较、分析得很透彻,谢谢精彩分享!🖊🖊🖊👍👍👍🌸🌸🌸
      • 魅力春天:《长恨歌》没看过,听您的介绍,有空看看!
      • 断鹂:不具备可比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 恺然:表示这两位的作品都没读过。
      • 云飘碧天:其实真要说喜欢她们之间那一个,应该说各有千秋。如亲所叙,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相对来说三观也不一样。我喜欢张爱玲,只因她的孤傲和对爱剖析的深刻。世间情莫过如此,看透悟透,却一生都坎坎坷坷。
        通观全文,亲分析的透彻而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佩服你看问题的全面和客观。欣赏拜读了:+1:
        彼岸晓吾_5c83:张爱玲,人中翘楚,越读越喜欢!
      • 蓝庭芥:个人更喜欢王安忆
        彼岸晓吾_5c83:@学习委员沙丽 我和你一样:blush:
      • 执吾之:厉害
      • 11山山:学习了😀💐
      • 若小言:感觉张爱玲爱上了胡兰成,只是胡兰成在乱世中许她了句: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 零露_清扬婉兮:分析得很好
        彼岸晓吾_5c83:@零露_清扬婉兮 受你的启发!感谢:pray:
      • 壁炉前的猫咪:两个都喜欢,只要是才女就喜欢❤
        彼岸晓吾_5c83:@壁炉前的猫咪 哈哈,聪明!
      • 芬兰墨轩:受教
        彼岸晓吾_5c83:@芬兰墨轩 谢谢
      • 晴雪凝:评得好棒!《长恨歌》那本书我是去年看的,里面的文字好华丽。整体挺好看的。
        彼岸晓吾_5c83:@晴雪凝 嗯,是滴,我这几天又看了一遍,感觉她确实厉害:+1:

      本文标题:王安忆和张爱玲,你更喜欢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fo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