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每一天也可以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是日本英子奶奶和修一爷爷所写的关于他们田园生活的书,他们一起耕田,施肥,采摘果实,携手一轮轮春夏秋冬。从一餐一饭到一针一线,平平凡凡,真实幸福。
我不想说什么“等我老了我就要过怎样怎样的生活”这种话,因为“老了”离我还很远,我没有长寿的自信,也没法保证永远健康有气力,我要现在,我要当下,就尽我所能的去过我想过的生活。没有庭院不是借口,因为我有向南的阳台;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要紧,因为我过着四季有花,常闻花香的日子;不能实现向往的田园生活没关系,因为我的心里小春日和,我愿意从好好吃饭开始。
英子奶奶深谙季节的智慧,菜谱应季而变,或鲜食,或储备,或分享,花样繁复。受她启发,我放弃沉迷各种繁复食材和做法的菜肴,开始追求极简主义,追随时令,吃当季食物,尽力摆脱菜谱,做自己的味道。
吃一顿好饭,味道很重要,但健康营养更重要。在开始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偏素饮食后,身体感觉轻快,没有负担,这更加坚定我的极简主义追求,不过分的追求技能出彩,而是回归食物本源,注重食物本身的味道,用最少的调味方式,做出口感丰富的菜肴。曾经一个兴起,想尝试鸡汤不放任何调味品是什么滋味,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很香,虽然没有放盐,但是喉头好像也尝出了些许咸味,但更多的是来自鸡肉里本身的鲜香,不自觉间有点爱上这种本源的滋味。
人说满满当当的冰箱可以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这句话所言不假,家应该是“万能”的地方,当我想起需要些什么,总能在家的橱橱柜柜中找到,那种满足感无可比拟。同样的冰箱的“万能”可以让我的胃得到满足,也不惧怕突然有客造访,只要对方不嫌弃我的极简主义带来的“粗茶淡饭”就好。丰富的冰箱,让我不至于陷落入空洞的窘境中,一个人吃饭不可怕,如果一个人了冰箱里还空空如也,那也太不关照生活,太过孤寂。有的时候,爹爹会冷不丁的临时出门应酬,留我一个人吃饭,但是我的一人食永远不敷衍,家里时刻会储备一些像土豆、地瓜、玉米、小米之类的“口粮”,这些足以做主食,再取一些蔬菜清炒,一人食,两到三碗,也就足够了。
对于饭食这件事,我一直是津津乐道于亲自下厨,还乐于呼朋引伴来家共食,我也总想不明白这么折腾的事情,我是怎么能一直这般的喜欢呢?黄磊说他就是喜欢给朋友们做饭,也许我也是这样,又或许,独食不如众人食的中国喜热闹的传统饮食文化,让我热衷倒腾。总之内心没有来由,就是想把我对饭食的用心分享出去,让亲朋感受到有人在照顾他们的胃与味蕾。我喜欢煮食的过成,任食材、调味、口感在我的头脑里纷飞往复,尽力去记得每一种食材的特性,适当辅以调味,应运而生。
我的小春日和,或许还不能达到英子奶奶和修一爷爷那样的方方面面,但做饭这件事我是认真的,在饭食中修建人与人时间的关系,寻找治愈的良方,治身治心,我也总算明白“民以食为天”,终究真的是以之为天呐。
我想我要好好地接受这番大自然的馈赠,若是时间巧合,三五朋友来吧,吃一吃我的“粗茶淡饭”,话一话我们各自的小春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