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的地方,我们是租客;没有家的城市,我们是漂流的游子。
台静农是著名作家,解放前夕跟随国民党去台湾大学任教授,住台大宿舍。他认为台湾不过是暂时歇脚的地方,“丹心白发萧条甚,板屋楹书未是家”。一住四十年,变成自己的房子,不是家也成了家,大书法家张大千为他的书斋写了“龙坡丈室”的小匾。住得久了,他乡就成了故乡。
大学毕业后在某个城市工作,不管生活在其中有几年,如果没有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我们始终存在着漂泊感,觉得此处不过是一个落脚点,不久还要离去。直到找到了心爱之人,结婚买了房,有自己的家,有了安身之处,就能落地生根。有爱就有家。
认识简书,我把她看成文字暂时歇脚的地方,事无大小记上几笔,有时没时写上几行,她是日记本,是练习册,是倾诉场。就这样在简书不紧不慢地写着碎碎念,和一群文友相互鼓励着日更,伴随着简书币改、创新和摸索,一路同同行。

在简书三年多,我公开文章542篇,私密文章290篇,写了近百万字,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养成了每天读书写作的习惯。简书成了离不开的朋友,带来了我的自律、自信和热情。这三年,我每年读书不少于五十本书,把想读而没时间看的书读了一个遍,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除了读文学书,还读哲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精彩。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精灵,它有自己的品味和性格,有的文章适合自媒体的调性,有的文章适合纯文学的杂志,有的文章适合娱乐消遣,有的文章适合自娱自乐。简书有六分文人情怀,四分商人气质,让每篇文章既能得到看得见的简书钻、简书贝,又能得到阅读书的点赞鼓励和点评指点,还能结识到同频共振的朋友,让你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我喜欢这样的简书,看好简书的未来,愿意为简书的发展出一份力,于是近阶段我不断地购买简书贝,增持简书钻,到今天,也就是鼠年的大年夜,我达到了合伙人资格的五十万简书钻。我当合伙人,不是为了钱(虽然赚钱的机率比较高,现在的简书贝还处于低价),更多的是给自己的文字安个家,让自己的文字在这里萌芽、成长、成熟。也是让写作者有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有一处文字变现的场所,有一所学习提高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