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怪谈

作者: 南落木枝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22:53 被阅读198次

      按理说道听途说的东西不足为信,但是故事我还讲,信不信全在你。

      这是从我一个远房亲戚那听来的,在某个家庭聚会的酒桌上,趁着酒劲,更是架不住我们的一再追问——那件事我们都略有耳闻。红着脸,加上点酒劲,故事,就这么开始……

      那会儿还是建国初,战乱过后,哀鸿遍野,百废待兴。离文革还有好多年头,四旧未破,牛鬼蛇神要不是在战时伤了元气,伏了起来修养,那千奇百怪便不足为怪,华夏九州,古来传了些辛密,一般人没法瞧见,偶尔的捕风捉影,就只当作酒足饭饱后的谈料,笑后也就连酒下了肚子,从脑子里溜了。

      故事的主角,是我那远房亲戚的太爷爷。住的村子在闽浙交界的一个村子,那时年值二十,是村里出了名的牛犊子,心大胆大脾气大。虽说如此,却也是个心肠热乎的少年郎,谁家有点事的,能帮上得就插一手,实在没办法的,也只能作罢。久而久之,得了个叫号“热莽子”。

      如果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也就没什么故事好讲,但从那件邪乎的事开始,村子就不太平了。

      那年秋,天气燥的很,也不知道哪来的火星子,把村后的山给点着了,等到火灭了,山早给烧秃了。本来林子烧了不要紧,村里人担心的是山上的一座老庙。那是一座很老的庙了,自从村子里第一户人家迁进来时便在那,每逢个大日子,总有人到那烧烧香拜拜佛。百多年下来,倒也保的村子平平安安,没出啥灾事。村人历来看重这庙,说是镇邪扬福之所,这下倒好,被一场火给吞了去。

      上山打扫的队伍第二天清晨出发,回来时像是魔怔了一般,在村口便大喊:“老庙没烧着,连片黑烟都没熏着。”村里人一下炸开了锅,按理说那么大的火,山都秃了,那一座木制的百年老庙居然没给点着,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神明护佑,才使村子幸免于难。

    老人们一起请了个道士,办了场法事,说是感谢头顶三尺的神明。但几个后生不信这一套,胆大的自个组了个队伍,打算去那庙里转转,不用说,那领头的,自然是我那远亲的太爷爷。为了讲事,我们就叫他莽子。

    白天自然不成,要干农事,得晚上去。村子里虽都是山里人,却也没几个晚上上过山。口里传着些流言——这山里不干净。

    怎么说呢,这个村子的来历有些瘆人。说是宋人南渡的时候,为了扩张土地,只得往难往东扩,便是古来所说的蛮夷之地。因为偏离中州,礼俗未成,朝廷嫌教化费时费力,便调来几支军队,将有人的地方屠了个遍,如此一来,大片的土地便落入南宋手中,用以安置北渡而来的大批军民,成了一个个村子。

    虽说是朝廷,但是屠了人,心底还是慌的,况且不当打战,说是无缘无故,到底是为了抢掠土地,老幼妇女一个也没放过。那时血全渗在土里,导致土看起来暗红暗红的,还有一股煞气,头两年根本长不了庄稼,并且住在这的人常常精神恍惚,闹鬼的事常常闹到衙门那。朝廷一看不行,这是犯了人伦,那些死去的人怨气冲天,成了煞,要不做点什么,那大片的土地不就成了废土。于是乎,朝廷找了几些个道士和和尚,派他们到不同的地方建观筑庙,日夜诵经念佛,以消怨气。

    原本朝中大臣极力反对,说是国库空虚,不宜求神拜佛。但抵不住压力,也只好作罢。但此事一成,事情还真有了回转。一场大雨后,有几个地方还真出了苗,自此以后,神鬼之事也就渐渐的少了。

    虽是山河几度易主,有些村子还是留了下来,我口里说的那个,便是其中之一,而山上那座庙,也是那时建成的。但几百年下来,那庙早荒了,只是有时几家人去烧烧香,才会稍微打理一下。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村怪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ue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