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名词叫“空心病”。所谓空心病是指,由于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的望,终日重复没有结果,生活迷茫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
看到这个词语,便想起了前段时间的我。我那时候的感觉,就像这里面的症状所描述的那样,疲惫心理障碍。主要症状为: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看不到希、孤独、情绪差,重复的生活让人感觉不到其中的意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失心里总有一种被慢慢掏空的感觉。
而每当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去积攒力量,而一旦受到打击,便很容易放弃。在这个过程中,能明显的感觉到,不是自己心里不想去努力,而是心有余而立不足。更严重的是,不是身体里没有力量,而是心里的那种力量逐渐缺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读了不少的书,看了不少相关的视频,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最近,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我看来,所谓的“空心病”主要是指心里能量的缺失,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冷冰冰的心里总提不起兴趣来。比如不想学习,不想干活,甚至连吃饭都没胃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比如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认为这样做挺好而“领导”认为不行,而且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领导逼着你带着热情去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按领导的意思充满热情地完成了任务,但在心里总会有一种不情愿的感觉。
成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更可况是小孩子呢?孩子不想做作业,在家长的逼迫和老师的威吓下不得不去学习。而结果往往是心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即使努力去学了,但心却不在学习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其实,不管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只要喜欢,并不需要多少内心的力量,甚至有时候会增加内心里的能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你想不想做,如果内心里不想去做,而在外界的逼迫下不得不做。那么为了说服自己去做,心里就会耗费很多能量,久而久之心里就会缺少力量。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得出“空心病”并不是“急性病”,而是日积月累的“慢性病”。慢性病的治疗不能急,只能慢慢来。
那怎么让自己的内心充满能量呢?我想,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你头脑中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比如说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能成功的概念。
人只有在自己的内心里认可自己,认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也能成功,就会摆脱对权威观念的依赖。慢慢地也就能从相信、依赖权威的习惯上转变为相信自己。然后以实事求是为依据,通过劳动和实践来积攒内心里的力量。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和其他人建立联系。而经常和别人建立连接,得到他人的支持也是获取内心能量的重要途径。
所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能量,就要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地通过做事进行积累,和别人建立连接想办法获取他人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