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自律力》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我们是高级策划人,却是低级执行者。
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
真理1:有益的行为习惯改变是很难做到的
开始改变行为习惯很难坚持改变更难,最难是把积极的改变巩固为习惯。
改变面临的三个难点:
1.我们不肯承认自己需要改变。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有必要做出改变,更可能是我们意识到了,却还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否认自己需要改变。
2.我们不重视自身惯性的力量。
即使有机会,我们也更倾向于什么都不做。
惯性就是我们不能开机改变的原因。他极力阻挠我们在舒适区内采取行动,去做某些长远来看非常有益,却不容易做到的事。
3.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改变。
动机、认识和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是由环境塑造的,免于便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但可以极大提升我们进行改变的动机能力和认识,还会给我们增加巨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真理2:没有人能让我们改变,除非我们甘愿改变
改变总是发自内心的,谁也无法use或强迫他人改变一个并非全心全意想改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改变。
有些人想要改变,但只是嘴上说说,并非发自内心。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
误区1: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场研讨会或者同事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结果一年以后一切还是老样子,你就会明白,“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 仅仅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保证人们真的会去做。“认为知道就能做到”的思维误区诱发了概念的分析。
误区2:我们意志坚强,不会向诱惑投降
误区3: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变,就必须接受这种现实:不能每次当日历给我们提供一个更有诱惑力的替代选择时,我们就赦免自己,放弃对你的选择。把时间的流逝归咎于外部事件的打扰,会诱发我们愈加放纵自己的反复无常,这对改变行为习惯来说是致命打击。
误区4:至少我比×××强
误区5:我不需要规划和帮助
误区6:我不会累,我的激情也不会消退
误区7:我有很多时间
我们的意识中同时存在两种互相对立的思维,他们混合形成了一种扭曲的时间观:
习惯性低估做好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相信时间是没有尽头的,足矣让我们最终完成所有的自我完善目标。
误区8: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
生活总是会闯进来改变我们时间,安排好的优先顺序,考验我们的专注程度。
误区9:以此动物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
误区10:我的改变将是永久的,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误区11:我在解决老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出现问题
误区12:我的努力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误区13:没有人关注我
误区14:如果我改变自己,就不真实了
误区15:我有自知之明
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
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实际却是它再在控制我们。
环境是永不停息的诱发机制,它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太大,一刻都都不容忽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