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二三事

作者: diy1947 | 来源:发表于2016-09-21 16:20 被阅读0次

一、食物是一种情怀


昨日许久不见的女友电话于我,恰逢昨日中午和赵先生吵架,心里愤懑不平,一肚子的气没有发出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发泄,最近许久没有工作,再加上今日假期,整个人闲闷无趣。日记也写了,书也在看,也按时做完了每日给自己的英语功课。正好闲下来的空挡,煮茶,抽烟的时候,她电话便来了。

傍晚时分,决定和友人碰面,打算好好吃一餐。不想自己煮食出去吃一些,但是外面现在物价令人目瞪。最后思索琢磨,还是决定就近超市购买食材,炒两个菜,自己做汤。家里还有烤架可以烧烤,也可以吃的舒坦安逸了。

在超市选了猪肉(可以和素菜一起烹饪),鸡肉(做红烧鸡),牛肉可以用来烧烤,亦或是炒菜也是极好的。素菜自然少不了我喜欢的西葫芦、豆角、绿豆芽、天津白、番茄、茭白。加上葱蒜为铺料。还有蓝带啤酒和可乐,一切准备就绪。

最近下午一个人在家,午饭是和赵先生一起吃。但是晚餐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吃些什么。一个人做饭,难免觉得麻烦,需要自己烹饪,自己洗完,做多了会剩菜,难不免有些懒惰。但是已经习惯在家里吃饭的感觉,以前和赵先生住合租房,没有厨房,便在楼下餐厅或是买些小吃解决,不过就再是怎么精美的食物和佳肴,吃多了,终究还是会腻味。况且自己烹饪,想吃什么,全凭自己的喜好,可以吃得自在,且现在网络发达,过去吃不到的东西,现在动动手指,全都可以购得。过去吃不到的家乡菜,现在也可以照着食谱自己烹饪。

所以嘴巴开始变得刁起来。楼下小吃一条街的东西,都开始瞧不上眼。总觉得油大味重,且食材的来源和渠道也不得而知。因为商贩是卖给别人,价格也低廉,做起来也不如做给家人一般。所以味道也不是用心烹制。光是闻着,心里已经开始打退堂鼓。我已经好一段时间,不知道晚餐该吃什么而感到无措。

想起以前未出嫁之前,在家乡和家人一起住的时候。一日三餐,通通不用我考虑,这是母亲考虑的范畴,或是想吃什么,告知母亲一下便好。她必能去菜市购得。什么虾酸牛肉,凉拌茄子,酸菜豆米,酸汤,糍粑辣炒辣子鸡……还有很多很多,都是贵州普通人家的菜肴,通通都是她的拿手好菜。就算是我所讨厌的豆腐,都能在她的烹饪下,变得可口美味,活色生香。

现在远离家乡,南北生活虽有差异,气候也有不同之处。这些都统统可以习惯。但是,吃,一直是我现在仍不能割舍的下也无法习惯的事情。食物蕴含着淡淡的乡愁。据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在20岁,便已经定型很难改过。就算是走遍天涯海角,还是会想念家乡的饭菜。这点我是赞同的,我祖母是山东人,20多岁,跟着祖父一起到南方定居。喜食面,曾经还因为在南方吃不到面食想要回乡。那个时候的她,想必也是怀念家乡的。因为在60多年前,吃面食是高层干部才有待遇。现在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但对于面食的喜爱,仍旧始终如一。

二、吃的影响和带来的成长


食物除了代表我们对家乡的情怀和乡愁。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见证,身份的转换和心里的成熟,厨房默默不语地见证这一切。母亲以前和我聊天,告诉我在她未嫁过来的时候,她只会做凉菜,娘家喜欢吃火锅,方便,无论食材生熟,水一滚通通下到锅里便可以吃了。冬天可以多吃一点火锅,但是如果每顿都如此随意,还是有些粗糙感的。

起初这让父亲感到不惑,因为父亲对吃,对做一道菜其中用的食材、方法、精细程度,都非常讲究。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过年,饭桌上少不了扣肉这道菜。有些人家贪图方便,在菜市买现成做好的就算是交差了。还有人自己做,选材不是非常讲究,只要是肥瘦相间的肉,便也可以凑数,在给肉上色的时候,大部分人选用酱油。父亲偏偏另辟蹊径,他买他喜欢的汪氏牌蜂蜜,还有白糖,切方的肥瘦五花肉(约莫有四五层)先煮熟以后,白糖放在炒锅里熬化沸腾,把肉放进锅里入味,差不多半个时辰后,取出晾干后,给整块肉都刷上厚厚的一层蜂蜜,最后切片,倒放于碗中,盖上他亲手洗摘和滤煮以后的梅干菜,这才算是大功告成了。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便不在此一一赘述。

父亲的这种习惯影响着母亲。母亲在学习和精进厨艺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身份上的转变吧。因为在家里做女儿的时候,很多事情并不用全部自己经手。特别是做一桌饭菜,也是要考虑到在座食客的口味、喜好、营养的均衡、色泽、味道、火候……等等。等到自己也成家,下厨做菜招待朋友时,提前写好菜谱,早起,去菜市挑选新鲜的蔬菜,和小贩讨价还价的博弈,回到家摘洗,备菜,做菜还要担心被油溅到的惊心,待到一盘盘呈上饭桌。这才真切体会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不易。

三、七分饱和节制


不过,在面对美好食物,我们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应该保持一份戒备心,那就是不应该吃的“十分饱”。无论碗里的饭菜再多么美味可爱。饥饿的时候,它们看上去是那么温暖和美好,给予人安慰。但是在吃到十分饱以后,无论谁看到食物,都会有厌恶之心。欧阳应霁说过,吃到七分饱便是最好和高潮。以前我便赞同,现在再回想这句话,更加称赞。人在吃到七分饱,菜便没有了,便会念念不忘,一直回想这道菜的味道,在舌根,在齿间,在梦的恍惚中也许还会继续留着念想。希望下次还可以再这么吃一顿。就像爱一个人,总有些得不到或是不全然了解他,就会继续想探索和发现。如果一个人一上来便把他全部摊开给你看,也就少了些新鲜感,意味索然。(是不是法国人日本人早就这么想到了?否则他们做的菜为何都如此小分量?哈哈开个玩笑)

且人在未完全吃饱的时候,还尚能保留一分清醒和轻盈。人在非常饱的情况下,胃有撑开的不适感,走路也慢吞吞,甚至还有有些昏沉,至少我在酒足饭饱的时候,我是很想找个地方立马倒下睡着的。看,是不是不太好,吃完就睡也容易囤积脂肪啊。就算不是这样,古人说的“酒足饭饱思淫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样类比自然界,在我看来,一些优秀的捕食者,比如我个人喜欢的豹,它们的身材绝不是肥胖臃肿的,它们的步伐轻盈有力,奔跑的时候疾如风,它们不像人类会思考,但我想它们能从残酷的自然淘汰中明白一个道理,想要生存,就不能让自己太饱,得有一些忧患意识。如果先从吃这一块最基本的需求来放任自己的话,那其他方面便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人也应当是如此,在面对食物的时候,由衷的赞美它们,最大可能限度在烹饪过程中释放出它们该有的本来味道,也应该在七分饱差不多的时候放慢和停止筷子的手。想一想古人说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自己一点节制的提醒。毕竟生命就像衡量度,如果提前消耗掉了,到最后,无从消耗时,该消耗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和身体了。

相关文章

  • “由后生不敢死”想到的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

  • 食之二三事

    一、食物是一种情怀 昨日许久不见的女友电话于我,恰逢昨日中午和赵先生吵架,心里愤懑不平,一肚子的气没有发出去。也不...

  • 食 | W小姐二三事

    今天我们不看书,我们聊口吃的。 食,字从人,从良。“良”意为“拖尾到底”,引申为“从生到死”,“人”与“良”联...

  • 少年食 | 买菜二三事

    01 家乐福超市 刚刚到深圳第一年的时候,其实还不知道家的西边和北边有菜场和市集,住的地方虽然在南山区的中心地带,...

  • 日更 | 苏温婉二三事

    苏温婉二三事之琐事 清明出游季(二) 行李已经收拾好,小丸子背起自己的背包,苏温婉拎着采购的零食水果,忽然听见: ...

  • 我与食贫道二三事

    作为叔的“狗头军师”之一,我想我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是在叔B站上有十几个粉丝关注的,算是骨灰级别的粉,当...

  • 期待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与人言二三

  • 二三事之甲

    二三事 南方小城的冬天来得很缓慢,北方早已大雪纷飞,S城才终于完成了夏秋到初冬的转变。一夜大风过后,一切似乎都披上...

  • 二三事之乙

    二三事之乙 双十一对于女生来说,意味着疯狂抢购一整天以及收货两三周和吃土一个月。同样,我也跟随大众脚步,在双十一当...

  • 若问食者夫复求,火中映画赛佳人

    看客二三,食客饕餮,惟炉火纯青之火; 铁锅铮铮,砧板声声,洋洋洒洒火焰之花; 白挑肉,腌黄酒,食椒者酒里食香; 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之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j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