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卜算子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19:24 被阅读0次
夜读:卜算子1

五一劳动节终于在奔波喧嚣中落下帷幕。重温经典,灯下夜读宋代词人石孝友的《卜算子·见也如何暮》,明白如话,让人耳目一新。此词在艺术上富于创新,其构思、结构、语言、声情皆可称道,值得与诸位分享。

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该词在写法上颇有自己的特点:“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相见啊,为何这般晚?相别啊,为何这样的急?“如何”,为何;为什么。但又有奈何,怎么办意。《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这里正含有两层意:不理解为什么,又毫无办法。而偏又见“暮”别“遽”,相会的时间如此短促,怎么不倍感伤情?!两句各著一“也”字,别具声韵,似闻人的连声叹息。

后来《西厢记·长亭送别》:“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亦正是此意,但恨怨形诸字面,词隐曲显,可见一斑。一起两句分言过去和现在。故第三句再作钩连:“别也应难见也难。”意为见既暮且难,别既遽且难。

但两个难字取义不同:前一个“难”字含难过、难受、难耐意;后一“难”字含艰难、不容易意,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意。别难主要是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见难是由于世事茫茫,人事错迕,主要的因素在社会方面。所以“后会难凭据”,非不愿见,世事的变化,人事的坎坷际遇,又岂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两个“难”字包含的内容不同,而感慨之情愈到后来愈重,几至唏嘘呜咽了。

先论其构思:一般离别之作,皆借助情景交炼,描写离别场景,刻画人物形象,以烘托、渲染离情。此词却跳出常态,另辟蹊径,既不描写景象,也不刻画人物形象,而是直凑单微,托出离人心态。如此则人物情景种种,读者皆可于言外想象得之。此词以“见”“别”“去”“住”四字为纲领,反复回吟聚短离长、欲留不得的怅惘。前后上下仅更动一两字,拙中见巧,确是言情妙品。可知诗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边语亦自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意内言外含蓄之美,并非限于比兴写景,也可见诸赋笔抒情,此词即是一证。

再论其结构:《卜算子》词调上下片句拍匀称一致,此词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营造其抒情结构。上下片句法完全一样,全幅结构结态便具有对仗严谨之美。但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则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便又在整齐对应中显出变化灵活之妙。

再论其语言:此词语言纯然口语,明白如话,读上来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尤其词中四用如何,五用难字,八用也字,兼以分付结尾,真是将情人临别伤心惶惑无可奈何万般难堪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 夜读:卜算子1

    夜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

  • 夜读:卜算子

    夜读经典,古为今用。记得在许多年以前读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就觉得宋词之美,为现代诗歌创作带来了极为宝...

  • 夜读:卜算子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夜读,在重温经典中度过生命中一段美好时光,亦属于一种清修吧!初次品赏这首词令的时候,还是翩翩少...

  • 夜读:卜算子2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

  • 夜读(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日记星球270号星宝宝素梅——素食者王继梅,正在参加孙老师的日记星球21天蜕变之旅的学...

  • 夜读1

    1 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抱怨不断,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抑郁的气息。最近再见他,却发现他的精神状态...

  • 宋词(11-20)

    1卜算子,李之仪 2345678910

  • 夜读·宋词(1)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唐诗雄阔宏伟,宋词精微深细。有人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 夜读《荣宝斋》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最终攻入北京,掠夺并焚毁...

  • 唐诗夜读1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卜算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tz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