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过的书,和读书这件事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生命。
1、《阅读整理学》
作者:语言学大师外山滋比古
主旨:静下心来,重新思考阅读的方向和意义
要点:阅读应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信息的α型阅读,一种是阅读未知信息的β型阅读。他指出,虽然大部分人更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
实操:推荐“音读”“素读”“读古典”等已经传统阅读方式,开启β型阅读的大门。
一句话总结:阅读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以及怎样突破舒适区。
2、《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要点:
1)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2)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跨越基础阅读、检视阅读,进入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3)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人划线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副标题:“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作者: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
主旨:在实体笔记本上,用笔摘录和写感想,不怕简单,贵在坚持。
要点:
1)读书体验比读书本身更重要。通过做笔记,整理出供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所需要的不同的书。类似于音乐网站为我们提供的场景分类。
2)找出自己的专属书,发现几本随时可以拿来重读的书,就像找到几个可以深夜打电话的朋友。
3)等待着邂逅名著,不被别人的观点和评价绑架,“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4)由于现在日本的商务人士都热衷于学习,作者建议酒吧老板把这个信息写在笔记本里,白天将酒吧作自习室开放,以提高利用率。
至于读书笔记的执行,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习惯,唯一的要求是:
“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金句:“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4、《聪明的阅读者》
作者:中国学者、企业家阳志平
要点:
1)把书分为三类:信息型、叙事型、美感型,分别对应的认知模式是分析式、叙事式、整体式。
2)抽样阅读法:针对书籍,可以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针对作者,可以读成名作、代表作、巅峰作品;针对忙碌者,可以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找7位专家,每人读一本最好的著作,其他可以找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读小说,找一位历史伟人读传记,找一位伟大诗人读诗集。
3)卡片是大脑外挂,如何做卡片
信息型:新知卡、术语卡、人物卡
叙事型:事件卡、人物卡
美感型:新词卡、金句卡
通用型:基础卡、行动卡
4)怎样概括核心内容:一个核心新知+三个关键概念
金句:在信息变成洪流的时代,卡片是人类给自己建造的诺亚方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