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8月到14年1月在意大利罗马的IFAD(国际农发基金)总部实习了半年,IFAD是十五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UN Specialized Agencies),也是国际金融组织之一(IFIs). 这半年,认识了一大批世界各国的朋友,其中美女众多,讲过反响超好的英文单口相声,融入了意大利的家庭生活,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快乐的时光。
回国后,给国外的领导写过一篇实习报告,一篇心得体会浮光掠影亚平宁发表在本单位杂志上。
以下是删减版的两篇文章。
《国际农发基金实习报告》
...
对个人而言,至少有四大收获,一是英文的口语和写作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是熟悉了联合国机构的基本治理框架和议程,对农发基金贷款项目设计,执行与评估有了一定的了解;三是接触到意大利前经济与财政部长,国家农发基金总裁,世界银行副行长等一批国外高级别官员,开阔了眼界;四是认识了一大批联合国机构内外的外国同事和朋友,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丰富了人生经历。
实习期间,我具体负责...
下面具体来谈一下实习半年时间自己的一些感受、体会及想法。
一、实习生概览
(一)、中国实习生
IFAD每年从世界上172个成员国中招聘大约80-100名实习生。每年从哪个国家招聘多少实习生和职员,据说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此事...所有的实习生一般都要通过IFAD电话或Skype视频面试,面试官或是HR部门的实习生,或者是各部门带实习生的导师。
...IFAD的中国实习生有三种背景:一是与北大,中国政法这样的学校合作,这两所高校每年各派出一名研究生到IFAD法务部实习;二是由政府选派,比如我由MOF派出;三是由自己申请,比如13年暑期IOE(独立评估办公室)的港中文内地实习生,她在北京曾经和...的导师一起参与过IOE的项目。这三种不同背景的实习生,可以说都借助了政府,高校和导师的平台,如果失去平台的推荐,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申请,缺乏良好外语能力和海外学习背景的中国国籍的学生获得实习职位会非常困难。
(二)、各国实习生背景
实习半年期间,我与48名各国实习生有过深浅不一的接触。
从国籍上看,49名实习生中(包括我在内),意大利国籍的有15名,另外还有两名美国与意大利双重国籍。其他国家中...
从学历上看,本科与研究生皆有,毕业与未毕业皆有,IFAD并没有更偏向硕士研究生的倾向,但是硕士在读或已毕业的比例要略高于本科。欧美的大学,如学生需要实习,很容易申请延期毕业,而且联合国的实习经历对将来找正式工作也颇有裨益,所以许多实习生会推迟毕业或者论文答辩来完成IFAD实习。
从专业上看,有在罗马学习中国传统戏剧与电影的意大利人,有哲学博士在读,有政治学,有生物医学。可以说专业背景相当多元化,而且专业跟实习的岗位并不一定十分匹配,比如学哲学,生物医学的同事就在人力资源岗实习。但更为普遍的专业依然是经济,金融,财务,国际关系和法律这样的联合国需求量最大也最为普遍的专业。
从掌握的语言来看,所有实习生都会讲较为流利的英语,也有个别岗位的意大利实习生英语水平并不高。会说法语的至少有24人,其中一半以上法语十分流利。会说中文的有8人(去过中国的至少有11人),有两名意大利国籍的女孩会说中文,其中一人是浙江青田人后裔,另一个就是上文提到的在罗马学习中国传统戏剧的女孩。
IFAD的实习生,也可以分为三类:
1.完全靠自己申请
这类人往往非常优秀,一般都具有多国学习背景,在欧美或亚非拉学习过,我就曾接触两个在中国学习过的实习生,一个土耳其女孩在上海财经大学交换一年(土耳其外交官子女),一个法国男孩在中山大学交换一学期;掌握了两门以上语言,近一半实习生会说法语,有一名比利时实习生掌握六门语言;出身名校,如巴黎政治学院,哈佛法学院;最后一点是本身的实习经历已经非常丰富,比如芝加哥大学本科加杜克大学法学院的TAI_WAN实习生,他2012年暑期就曾在IFC北京办事处实习;巴黎政治学院的硕士,与我同在合作与筹资部的法国同事,他原来在法国财政部及大型银行总部实习过,结束IFAD实习后就去了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成为一名trainee(类似于管理培训生).
2.内部推荐
由于联合国机构一般都规定了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不能在同一机构工作,所以联合国官员会推荐子女到兄弟单位实习。IFAD的实习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在其它联合国机构工作。我认识的48名实习生当中,至少有7名确定有内部推荐。比如有两位的父亲是或曾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的D级官员,一位实习生的父亲是意大利驻南美某国大使或公使。
当然,西方社会比较重视内部推荐和推荐信,而且通过接触我也发现,这批内部推荐的实习生从学识,实习经历,工作态度各方面来讲跟完全靠自己申请的实习生并无二致,有时候可能更具优势,因为联合国官员子女一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熟悉英法意或更多门其他外语。
....
3.政府/企业/高校选派
科威特政府(或政府下属的企业)每年赞助两名(或更多)科威特大学生到IFAD实习。科威特实习生不从IFAD领取每个月600美元的实习津贴,所有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均有派出机构负责。
除了既有的APO(Associate Professional Officer),荷兰政府也会选派环境与建设部或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来IFAD短期工作,可以是实习生身份,也可以是顾问(consultant)或其他身份。
13年9月份,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曾派出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考察团到罗马的联合国机构考察学习,FAO,WFP,IFAD每个组织都接受了大阪大学两名学生进行为期五天的实习计划。五天的时间的确比较短,但是由此至少也可以看出日本高校为了培养外交人才用心良苦。
据说中国...银行曾有借调工作人员来罗马工作的意向,但是因为IFAD拒绝支付借调人员工资,最后没有达成协议。
(三)、如何增加IFAD中国籍实习生和职员人数
在IFAD有求于中国增加向农发基金的捐款,以及中国籍正式职员数量逐渐增加和中国开始逐步掌握国际金融组织中一定话语权的背景下,可以考虑与IFAD、FAO等联合国机构签订协议,通过部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部,外交部)派遣、高校选派,国家赞助(类似于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的形式来增加中国籍实习生、顾问和职员的人数,进而达到培养中国国籍的联合国储备官员及通晓东西方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运行规则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有所思——不可能三角
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自由流动的资本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不可能三角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在意大利工作期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聆听和思考,我逐渐意识到另一种宏观政治领域的不可能三角——民主的政体,高效的政府与廉洁的官员三者同样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中国,意大利,联合国组织就是三个极好的例证。
混乱的民主,低效的政府以及腐败的官员,意大利是三者中最坏的典型。
中国缺乏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而且腐败指数偏高。在透明国际(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2013年度清廉指数中排名第80位(意大利排名69,排名越靠后腐败越严重),但是我们有一点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无法企及,我们的党和政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执行力,推进改革的魄力和速度和效率上来讲我们拥有无可匹敌的天然优势。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天然劣势。
联合国机构拥有有限或者说相对的民主,因为投票权由捐款额决定,捐款额最终取决于一国经济总量、富裕程度及ODA(官方发展援助)政策。而联合国机构讲求民主和程序,经常需要投票表决,任何动议,贷款项目都需要制定严谨的法律文书,再经过讨论,修改,直至执董会或理事会投票通过,这样的治理机构决定了联合国组织有限的民主和运行的低效。另一方面,联合国官员普遍收入较高,工资和福利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腐败成本太高因而官员普遍廉洁。
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的高效建立在独特的国体和政体上,而且也伴随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投资驱动型的GDP增长,政府和官员权力过大,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等弊病。对比IFAD和欧美政府,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政府和官员权力的限制,规范、细化和下放权力是未来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三、以西方为镜
六个月时间,不长也不短。对比我留法一年,旅居亚平宁的岁月收获之丰富,体会之深刻不可同日而语。回首先贤,从容闳留美到幼童赴泰西留学,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从郭嵩焘出使英法到顾维钧巴黎和会舌战群雄,从周恩来的万隆会议再到习近平的大国外交。中国与西方面对面接触的每一步可以说步履蹒跚,铺满了艰辛、曲折和血泪。过去的一百多年,我们一直在落后、挨打、补课、追赶。再过大概八到十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即便如此,我们千万不可有丝毫懈怠,我们必须看到与满怀自信地宣告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之间依然横亘着种种挑战和危机。而且我们必须承认,西方大国从教育,科技,民生,军事,政府治理等各个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必须感谢小平同志定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感谢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种种可能性。只有打开国门,主动与西方接触,虚心学习西方的契约精神,法治理念,平等观念,话语体系,才有可能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做出更为西方人所容易接受的举措和行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浮光掠影亚平宁》
...
在亚平宁半岛的六个月实习生涯中,我度过了人生中迄今为止最快乐的时光,亲身体会到他们对工作特别是文字方面的严格要求,亲眼目睹了外国官员的个人风采,深切感知了人与人相处的平等和谐氛围,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魅力,收获不小。
对文字要求非常严格,每个细节上司都亲自修改。刚到IFAD实习没几天,...副总一行访问罗马,上司让我准备IFAD总裁与...官员的谈话纲要(TalkingPoint)。我几天内读了几十份同事和原来实习生写的TP,早上四点钟起床加班写材料,自己认为已经非常满意了。送给Korean上司审阅的时候,还是被他改得面目全非,Word审阅格式下显示的全是一片惨淡的红色,我一下子被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同时也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十分有限。上司改动的部分除了语言不地道,内容不够详实以外,还有一个细节是我原来没有考虑到的,那就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强国”这两个称谓模糊而敏感的态度。在国内的宣传上,我们与自己过去比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算是强国之一了。但是在国际会议上,我们还只能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样我们既可以比发达国家承担更少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还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援。
高官都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很少打官腔。日常工作中我接触到了世行副行长,农发基金总裁,意大利前财长等一大批国外高官。意大利蒙蒂内阁的经济与财政部长维托里奥·格里利先生卸任后在IFAD总裁办任职,并经常参加我所在的合作与筹资部内部会议。他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先后担任过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意大利政府的总会计师和财政部总干事。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IFAD里最受欢迎的意大利人。他风度翩翩,每天都打着领带,穿着黑西装黑皮鞋,一头漂亮整齐的银发走在哪儿都很惹眼。他和蔼可亲,毫无官架子,讲话也绝少打官腔,部门年度总结发言的时候引用摇滚乐队谁人(the Who)的歌曲来介绍合作与筹资部的工作。事实上,头几次见到格里利先生,我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当有人介绍说他是意大利上一任财政部长时,我以为那只是恭维的话。后来我又问了一遍才敢确信。
上下级之间等级不分明,时时处处体现了平等意识。联合国机构里有一个特点,所有人都直呼其名,这也是西方社会的传统,这样的称谓习惯使得上下级之间不再等级森严、泾渭分明,工作氛围也轻松愉悦不少。开会跟国内也有很多不同,比如IFAD全体职工大会,所有的员工包括G级别和D级别官员(相当于中国的部长和司长)都会出席,一般都是先来的人坐前排椅子,后来的人自动坐后排椅子,最后到的人就只能站着。实习生到得早,同样可以坐在前面,后到的人级别可能很高,一样坐在后面。总裁来了也一样,没有人会站起来特意给他让座。还有一个习惯跟国内有差别,国内的小型会议很多时候只会介绍出席的领导而不会介绍到场的每个人,而在IFAD,如果与会的有外面的客人或者刚来IFAD工作的新人,每个参会者包括实习生都会被要求向所有人做一次自我介绍,没有人会有备受冷落的感觉。平时的小型讨论会,像我这种没有任何行政级别,连临时工都算不上的实习生在参与讨论各项政策和文件时都可以畅所欲言。所有人发言的权力都是平等的,时间长短基本也是一样的,受重视的程度也是相同的。在这种环境里,人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被需要的,每个人都是受尊重的。
官员几乎没有公车,骑自行车上下班十分普遍。在IFAD里,除了年迈的总裁有一部专车,其它所有官员都是自驾车上下班,或者搭乘公交地铁,要不就骑摩托车自行车,如果出差需要去机场就在门卫室打电话叫出租。好几回我都看到IFAD的执行副总裁,美国人凯文戴着骑行帽穿着骑行服骑着公路自行车到了IFAD大门口,像他这样的IFAD还不止一个。在欧洲官员骑自行车上下班绝非做秀,是十分普遍的事。有一次吃中午饭,我跟从荷兰环境和建设部借调到IFAD的同事聊到公车问题,我很欣慰地告诉她,中国的Minister以下干部可能很快就会取消公车,她笑着说,荷兰的Minister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在《意大利之旅》中写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在意大利的每一天,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中国,无时无刻不能停止将欧洲的每一点和中国做比较...
下面是我在意大利的一些照片,明天就是出国一周年纪念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48933f9c59ad6e0f.jpg)
这是13年9月在罗马东边喷泉小镇Tivoli,与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朋友及两位偶遇的中国姑娘的合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b9af55473e3ffff1.jpg)
这是13年9月在汤姆·克鲁斯与凯蒂·赫尔姆斯2006年婚礼举办地布拉恰诺小镇遇见的一对双胞胎,小女孩太可爱了。BTW,婚礼举办地的那个城堡其实没啥好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2846b22d801e91b4.jpg)
这是去罗马南边的湖里游完泳后,一大桌实习生一起吃饭的场景,这是要好的印度和日本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185b32f8eb2c64e4.jpg)
这是10月份两位比意实习生朋友的告别Party,我去买了块蛋糕大家分事之。 实习生一般每天下午3点钟会聚在一起喝咖啡,走之前大家会制作一个A4纸的大卡片然后所有人在上面留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a393b1a4a3ed719a.jpg)
11月份同事家中Party,食物超多,甜点很不错,可惜米饭是夹生的,欧洲人就喜欢这么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7ea5a5a18531daca.jpg)
12月底IFAD年会上的甜点。我还有一根IFAD总裁送给员工的雪茄,上面有他的签名,据说产自他的老家尼日利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2209/8cc998ce25856e75.jpg)
14年1月,雨后,台伯河左岸的双彩虹。
IFAD大门前,快要回国了。
我知道自己的文笔不算好,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但是我一直认为只要感情真挚饱满,一样能写出让人感动的文章和演讲稿。这封告别信,在打动别人之前,的确能打动我自己。离开IFAD前,和实习生朋友们吃了最后一顿午饭,有个意大利女孩说这封信让她哭了。
还有一封写给部门同事的信,那封信的后半部分和这封信类似,就不贴出来了。跟我一个办公室的助理Hedwige在我告别的时候说那封email很美,是one of the emails that have changed her opinion about life.
《Farewell Letter 告别信》
Dear Friends,
After seeing 30 or more interns off, it's my turn to say goodbye to everyone now.
Ferdi told me, he hated to say goodbye. I dislike the feeling around me before friends' leaving neither. Once I was really depressed.
I'm glad that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in IFAD. It's totally new experience, very different from schooling time in France. Usually we began the conversation with what's your name, where r u from, then we have lunch, apertivo together, then drink, dance, tour, swim together, shame that I don't know how to swim.
I know sometimes, as a Chinese, I was boring, dull, or rude, thank you all for your tolerance. From you, I can learn the way how Europeans and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lead a life. And I cannot stop comparing the lifestyle and almost everything here with everything there in China.
Thanks to Gabriel, I did a comedy show in Rome, in English, imagine that I've never done a stand-up show in Chinese before.
And I have to admit the six months I spent in Rome is the happiest time in my life ever.
If anyone of you will visit China, u can find me by this email:**@gmail.com, sometimes gmail is instable in China, u can also copy to this one: **@163.com
The scene of Roman Holiday always recurs in my head:
Which of the cities visited did Your Highness enjoy the most?
Each, in its own way...was unforgettable.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I'll always remember Roma.
I'll always remember the six month in IFAD.
I'll always remember the nice people and friends I met here.
别了,IFAD.
别了,罗马.
别了,我的爱。
2014年1月27日,我离开了意大利。走的那天,我哭成了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