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有趣成长励志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0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0

作者: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06:21 被阅读3次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

        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化来讲,就是哲学。哲学大致可分两个范围,以中国道理来讲,一个是形而上的,一个是形而下的。所谓形而下的,是宇宙万有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形而上的,在中国人叫做“道”,在儒家思想叫做“天”,“天道”也就是“本体论”。形而下的,在西方哲学,就是“知识论”、“人生的价值论”。西方哲学大概是这样分类的。中国所有哲学是“人生哲学”。只讲做人伦理的道德,讲做人应该怎样。

  “礼”不光是礼貌、礼节,而且包括了形而上的哲学和形而下人生上的一切运用。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里“信近于义”的“义”,与墨子的“义”(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字,有相同之处。人为什么守信?答应的话,一定做到。“言可复也”,守信的人,不可讲空话,因为“言可复也”,讲了话必须恢复。什么是“恢复”?就是讲了的话要兑现。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礼貌的当中要恭敬。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就知道。恭敬就是礼。人与人为什么要恭敬?“远耻辱也”,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就是动机,中国文化:亲亲、仁民、爱物。“因不失其亲”,意思是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与《乡党篇》孔子自己生活的态度、做人的标准是相通的。“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哪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本,书本上就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做好学。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0

    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是不能不看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 中国文化的“礼”字,...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知...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伸了...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孔子平常很少讲“利”。所谓“利”,现代的观念每每就只对...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是当时孔子的感叹。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本身学问,...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是曾子提出他同学颜回的美德...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ro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