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代:身为俩男宝儿Twins妈,名为幸福和吉祥。
1
我:"你不可以打我!"餐桌旁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我:“你打我我疼,我害怕!”被打方发出严正警告。
我:“你一打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被打方想打同情牌,很快发现无效。
幸福:“不可以!”一切警告被推翻在地……
幸福:“放开我的手!!我好难受!” 打人方挣扎着发出控诉。
我:“放开你你会打我,我好疼。”被打方心想着你不难受就轮到我难受,死都不放,哼!
我:“啊,不可以咬我!”臭小子改变进攻方式了……

幸福因为一件事没有随了心愿,开启“暴怒小鸟”模式:拳打脚踢,被身手矫捷的娘亲抓住愤怒的拳头后,改换“疯咬小狗”模式,好在娘亲也不是吃素的,以往跟他战了这么多回合拥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他的进攻方式已经可以见招拆招了。不过这么僵持也不是办法,总得想个法子让“鸟儿”冷静下来,这时脑子里闪现一个声音“扔个枕头给他打。”
咦,同事一个机灵的建议瞬间点醒了我,一边握着挣扎的小拳头,一边侧过身来踩着碎步拽着“怒鸟儿”往沙发方向火速前进,嘴里还激动的对“鸟儿”说:“等一下,等一下。”这种战斗方式估计也只有我家有了。
2
把“暴怒小鸟”拉到沙发旁,眼疾手快趁着“小鸟儿”没反应过来,扯过一个沙发垫丢给“鸟儿”,然后如释重负的对娃说:“来,打吧,打这个,用力。”说完我从参战方瞬间变成了观战方。
“鸟儿”没料到一贯受不了他暴怒的老娘换了招数,先是对着沙发垫楞了下神,然后伸出小拳头一通狂抡,结果暴揍没几下被逗逼老娘的这个对策气的趴在沙发垫上大笑,一场按照以往情形可能僵持很久的战争,因为沙发垫的客串,在短短五分钟之内结束。接下来抱起依旧愤怒但被气的发笑的幸福开始倾听和建立联结,家里的一场恶战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3
话说我与幸福的恶战算是旷日持久的,这个“暴怒小鸟儿”偏偏遇上一个原则性很强的“暴怒老娘”,每次“鸟儿”发怒我都会用近乎无情的冷静与他战斗到底,虽然不会动手打娃,但一定会用近乎绝情的冷静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才会与之亲近并共情,这种处理方式多次让我们两败俱伤“内伤”严重。
每次“鸟儿”发怒,我都会立即变成一个张开浑身尖刺的刺猬开启警戒模式,他毫无变化的使用着老套路,而我则用一成不变的招数应对着,一次次战斗之后自己都觉得太没有新意了。难道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化解愤怒和伤害吗?
直到同事无心的玩笑话点醒了我,是啊,我怎么就这么僵化呢,是时候让自己做个灵动的母亲了。身为家长在捍卫原则的同时其实是可以灵活和机灵一点的嘛。
4
可是为什么在此之前自己一直灵动不起来呢?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我开始回想与孩子一次次冲突时的状态:每次冲突来临,我瞬间会把自己放在家长的身份之上,并努力捍卫身为家长的威严。“家长”二字其实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意味着在家里我是老大哦,快看快看我是老大!我很权威,小屁孩你必须听我的!我是不容质疑的!
一旦我把自己送上“家长”的权威宝座,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随之产生,为了防止孩子对这个宝座的权威性产生威胁,我必须用我外表虚弱的强大来压制娃的各种要求和叛逆。让娃知道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这样一来,我和孩子的心也就无法联结了,我们彼此“断电喽”,看不懂对方了。于是冲突升级,要么僵持不下,要么一方妥协,当然在“家长”的权威下,通常是孩子选择了妥协,尤其我还是个原则性那么强的老娘,冲突解决了但心离得远了。

这次的冲突,因为沙发垫的出现,我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身份上,不再费力捍卫自己的权威,让他知道老娘也有没招儿而请出沙发垫帮忙的时候,我也不是万能哦。这样我对孩子的态度就不会只停留在让孩子认错这一个聚焦点上。我们的激烈冲突也因为这一点点的灵活应对瞬间火力降低,当情绪缓和,接下来的倾听和理解对身经百战的老娘来说真的不在话下。
6
深度思考了一下:
我需要灵活一点,不要一味的捍卫自己的“家长”权利,做个逗逼的灵动老娘,与孩子多些轻松的互动和玩笑,当冲突来时想一些自嘲的办法来缓解冲突,让孩子知道冲突除了严肃的应对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友好的方式。
我需要灵活一点,除了做个灵动的妈妈外,还可以做个灵活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多些洒脱少些刻板,用更变通的方式去坚守自己的原则,给别人一些机会其实也是放自己一条生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