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流行了千百年的话,有几人对这句话里蕴含理道理真正动容过?
更多的只是在嘴上说说,或者只是对后一句话感受更深,从来没有对前一句做出深刻的检讨过。
青春年少上学时,经常被老师告知“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当时又有几个入心的?
为何?
因为太抽象,大家都都是少年人,感觉生命会很长久,时间长的很,有大把的好时光。
读大学时,绝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临近期末考试的前几天,各种抄笔记,要求老师划范围,一天恨不得当两天过,没日没夜苦读。侥幸得高分觉得自己头脑聪明,难道忘了临考前的垂死挣扎的时间恐慌。
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又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可是大多数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朝九晚五的固定时间内,拿着固定的收入,只看到时间,唯一能感觉到时间就是金钱的时刻,就是每个月的某一天,工资进卡的那天。
曾经有一首歌中唱到“我想去桂林那,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就没时间”。
世人常说:时间如白驹过隙,十年弹指一挥间!
有时候也听人说: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太快了,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当你觉得时间过得越快,说明你的人生就越苍白。
作家许渊冲有句话说得好: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然鹅大多数人在她的一生之中能够值得记忆的日子有多少,价值几何?
回过头咂咂嘴几乎一片空白!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造成的。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作者李笑来,在书中首先以个人教学上经历过的事例,阐述了心智不同造成的巨大差异。
心智成熟的人时间质量高,收获巨大,不断进化成了人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智不成熟的人时间价值极低,生活混沌迷茫。具有时间恐慌症,在勤奋中懒惰着,命运交给了别人。
那什么是心智模式?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在众多定义之中,乔治·博瑞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的差异,即,每个人心智的能力强弱不一;
且这方面的差异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
既然心智这么重要,如何开启我们的心智呢?
把时间当做朋友|你如何对待时间,命运就会如何回报你
书中告诉读者,当你能控制住你的大脑,你的心智模式就开启了。
如何控制住你的大脑?
作者提出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就是告诉大家你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态度,选择了之后就按照你选择的去做。
如果做一件事符合你的人生目标,生活态度你就积极愉快地去做,要专注认真,当大脑发出违反你选择的指令的时候,你要及时纠正。
开启你的心智模式之后,就要呵护,培养,提高我们的心智,使之不断成长进化。因为心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书中作者告诉读者,心智成长的开始从自律和推迟满足感开始。
途径是克服你的懒惰,不断的学习,获得有用的知识。
并且不断的总结实践,转化为自我所用。
文中提到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加上正确地思考。
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生活中的尴尬,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大抵都是心智力量的差异造成的——当然,也往往确实能够通过心智的开启和发展获得解决方案。并且,所有这些差异,几乎全都与时间有关。
因为时间具有复利效应。世间的所有资源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少数人占据着世上绝大多数的资源。
只有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具有24小时,你不能节省着用,把它存在银行里,需要时在提取。用完就用完了,想回头门都没有。
好多人一天天闲的发慌不知道该干什么,不断地刷手机打游戏,等于在杀掉时间。
有些人一天到晚的操碎了别人家的心,尤其娱乐圈的心,还有没事爱凑热闹的。
就这样时间的无声无息中走了,招呼都不打一声。
结果从年头到年尾,每一天每一年都过的是一样的日子,直到离开了这个世界,好多人等于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一天。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不取决于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取决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而留住时间的唯一方式。
就是把它变成珍贵的事物,美好的记忆。所以我们要诊视时间,让自己的时间拥有不同的质量,让我们的整个生活焕然一新。
如何提高我们的时间质量,进而改变我们的命运和人生?
只有吧时间当成你的朋友,才能知道他的宝贵,知道他的神奇。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那就是:
拿出你的纸和笔,每天记录你的时间消费记录,养成习惯,慢慢精确感知时间,然后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学会时间统计法,不断总结时间的消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客服你的最大敌人“懒惰”,因为它时时让你抛弃你的朋友。
尽量做人生的大计划,划分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其他的等等。之后做时间预算,让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占据重要的时间比例。
剩下的就交个这个朋友来处理,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你在回头来看,真的很神奇!生命中有那么多值得记忆的时光,你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
本书作者主要传递的思想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一、作者采用自己的经历来给读者阐述,那些在勤奋中懒惰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正确,不断地在寻找通往成功的捷径儿浪费了大把时间。
其实不懂得与其寻找捷径方法,不如马上行动去实践的道理。马上去做这是最好的捷径,这些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二、想要获得高质量的人生,就要从自律开始打开你的心智模式,与时间做朋友,精确感知时间,诊视时间,通过阅读写作等手段获得知识,认识自我,不断的反思总结。
纠正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每天检查自我的思维方式正确与否,提高你的时间价值,付出你的耐心坚持下去,自然能到达你设定的目标彼岸。
三、重视时间,万事提前准备,越早准备,提前预算越好。要知道明天会更好的前提是高质量过好今天。
好多人都忽视今天的时间力量。付出耐心,每天坚持,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质的爆发。关于时间,关于准备越早觉悟越好。
把时间当做朋友|你如何对待时间,命运就会如何回报你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很准确的说是纠正了一些观念,值得大家学习。
1、关于兴趣的问题,作者提出兴趣没那么重要。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培养孩子兴趣,不是买来一架钢琴,或者买本书给孩子就可以了。
事实上,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可能就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
然后还要伤透脑筋想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说来说去,又是顺序出了问题——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好多人拒绝学习的原因分析。
很多人拒绝学习,本质上来看,就是在拒绝做人——因为几乎只有人类才有能力有机会“终生学习”。
一,因为他们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第二,进而由于他们并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于是当然不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他们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于是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3、关于灵感和融汇贯通的解释。
当我们学习输入更多的知识信息多的时候,大脑的灰质细胞增多。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灰质细胞的增加,最终会导致灰质密度越来越高。
于是,灰质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神经元连接起来。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的现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有机会被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储于脑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
同理,每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接受并在大脑灰质细胞中储存大量的信息,我们甚至无法有意识地调出,但它们就好像是鸡尾酒会中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有时我们“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得我们“神奇地”捕捉到那些与“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相关的某些信息——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乍现”。
通过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可以纠正我们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尤其对待时间问题上。
如同给我们当头破了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们。
行文至此,引用该书的一句话结束。
能够重塑自己的心智,洗尽这个时代在你们身上烙下的浮夸急躁的印记,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跟我一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网友评论
自律是比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