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662
和时间一起旅行
人本身是时间性的存在。你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就会如何塑造你。
——郝晓东老师
时间像是有脚,进入八月,每天都仿佛被追着跑。时间的计算方法已经转变成倒计时了。回头望望七月,是否感到充实,又有何遗憾。
这个暑假的计划任务之一就是提升自己编辑公众号的能力。一是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熟练操作,二是提高视觉效果。包括板块设计、色彩搭配、小插件使用等。
一、目前熟练程度已达成,为何能实现?
每三天编辑一期,共七期。重复的次数和数量是达成的主要原因。
这与郝老师讲的《人是如何思维的》,其中提到“重复”本质相同。也就是通过重复练习可以使技能自动化。比如象棋高手、比如篮球职业运动员,都是通过无数遍地重复练习提升能力的。再比如孩子的阅读能力也需要这样的重复练习,一本接一本地读。
那么,重复与机械训练有何不同?
我想,机械训练是省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意义感,只是为了分数或者升学、生存。
重复方式到底适不适合运用于教学呢?
可以肯定是适合的,但是要合适地运用这种方法。我结合实践谈一谈运用上的几点思考。
1.沉浸式反复。
比如教学古诗,也采用的是反复诵读促进理解的方法,但是每一遍读,都有老师提前设计的情境,朗读的形式也不同。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甚至是沉浸式地反复,进而实现熟读成诵的目标。
2.热爱的基础上反复。
比如弹钢琴、下象棋,包括杨丽萍老师的舞蹈,袁隆平院士反复研究水稻等,都是源自于一份热爱,一份追求。
但是没有人天生就会热爱,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热爱。
3.意义下催生的反复。
比如我编辑公众号这件事,是建立在意义感上的,因为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就感,想为孩子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这源于自己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认知心理学这样谈“重复与思考”。郝老师在《人是如何思维的》讲座中,关于“思考发生的条件”,谈到了思维的发生是用记忆而不是思考,因为你熟悉什么就思考什么。如果你连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去理解?记忆一定包含重复。
我想,关于“重复”在教学中或生活中的应用应该还有很多很多,这也是我们教学和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值得探究。
通过这件事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任何一个概念或者理论,都没有完全的对或错,我们的思维也一定要避免非此即彼,要有辩证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时间里开的花二、关于提升公众号的阅读体验感。
目前还没有实现,但其中有一篇的确读起来让人觉得非常的舒服。先总结几点经验,也可以算是“坑”,以后在练习中尽量避坑。
首先,要明确每一期公众号的目的是什么?即读者是谁?
如“彩虹花向解放军叔叔致敬”这一期,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以便以后再遇到八一建军节需要设计活动的时候,我就不需要从零开始。
这个想法来自于这一年时间里,组织孩子读了那么多绘本,也组织了很多次实践活动。每一次节日或周末,都是精挑细选内容,反复琢磨问题,语言表达反复推敲,但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便签里有草稿,可以抽时间做这件事。
那这一期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一是倡议书应该单独作为一篇发出来,活动汇报和展示可以陆续发出。二是板块不够明显。如三幅绘画作品可以放在一个板块里。框线过多,如开头的介绍可以不用边框。
细节方面要注意:
字号用14号最合适。
所有文章开篇和结尾设计要一致,用符号化让别人记住你。
开篇对活动具体内容介绍要简略。内容和要求可以随后面的板块一起呈现。因为读者看了标题,肯定想你了立刻看到内容。
板块最重要,要清晰明了。
色彩统一,简单装点。
不过,学会了把视频插入公众号这个技能,还是非常开心。
带着研究和创造的心态去做事情,能力在不知不觉地重复中也一点点提升。
还记得第一篇公众号发布的时候,紫菡妈妈就建议我利用公众号为小朋友推荐绘本。接下来,可以朝这个方向研究研究了,还要研究一下如何打开评论区让读者留言。
我还想着如何在公众号上开辟亲子共读专栏,可以展示小朋友的讲故事视频,朗读故事,分享、推荐故事,再配上文字。
……
行与思,为每一天留下一点痕迹,虽此刻无芳无华,或许在岁月的滋养下,在时间里也开出一朵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