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遗憾,两者都不是。
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在怼我之前,先听听我的理由。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人性。人的本性想要什么样的商品?答案很简单,价廉物美。过去几百年如此,未来一百年我想也差不多。习总说,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为什么?因为市场上找不到足够多的优质商品来满足大家的需求,优质商品不是太少,就是太贵。其实说到底还是同一个问题,供应太少,多了价格自然下来了。
高价形成的基础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的,比如稀有金属,自然界数量只有那么多,另一种是人为造成的,比如垄断。
我们知道绝对的权力产生腐败,垄断就是这样一种权力。当你获得了垄断地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鲜有人不萌生提价冲动的。
然而这种冲动一旦付诸实施,就是衰败的开始。市场经济下,没有哪一家公司不是靠着提供同等质量里面最低的价格,或者同等价格里最优的商品来获得垄断地位的(官方的垄断我们不做讨论)。既然你靠这一招打败了天下高手,如今却要做背道而驰的事情,那不等于自废武功吗?
资本是逐利的鲨鱼,马克思说,50%的利润就足以使人铤而走险。一门高利润的生意在市场上,就像掉进鲨鱼群的血淋淋的鲜肉,资本一定会蜂拥而至,你的垄断优势很快将荡然无存。
目前看来,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垄断地位暂时还能保持一阵子,而苹果手机的垄断则在日益遭到侵蚀,对手已经打造出同等质量却更低价格的产品,或者至少差距已不明显。此时,降价应该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但苹果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提高价格!我相信这个自杀式的行为一定让它的竞争对手内心狂喜不已。
同样,当滴滴想利用垄断薅司机与乘客的羊毛时,美团马上抓住时机杀了进来。商场如战场,容不得一点闪失,滴滴应该继续微利经营,让其他资本感觉无利可图而放弃打车市场,或者直接成为滴滴的投资者,直至将出租车公司从市场上消灭掉,到了那个时候,滴滴将成为全国最大且唯一不需要重资产的“出租车公司”,才算是出行领域的绝对王者。程维的江山远没到固若金汤的地步,小富即安要不得。
产品供不应求的是好企业,但不是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是满足供需平衡仍能达到垄断的企业。所以,茅台和苹果虽然是好企业,但离伟大的企业还差得远。
那什么企业才算真正伟大?可口可乐,优衣库。雷军说不会让小米的硬件利润超过5%,就凭这句话,也许还要加上小米。
假设给你一千亿,你愿意去做高端白酒?手机?还是挑战一下可口可乐的地位?我相信任何投资者都会放弃与可口可乐竞争的念头,除非他疯了。因为吃力不讨好。
伟大公司的标准已呼之欲出:市场份额越大越好,产品价格越低越好。
苹果、特斯拉和茅台都在用人为制造供不应求来维持高价,这给了华为、五粮液和比亚迪崛起的机会,设想一下,如果苹果手机的价格只有现在的一半,还会有其他手机品牌什么事吗?而马斯克甚至达不到垄断就想保持高价,这也是我不看好特斯拉的原因。
对不断提价的公司要保持警惕,每一次提价都在告诉水面下游曳的资本鲨群:这里有一场新鲜的血肉盛宴,速来。
当然苹果和茅台都还有成为伟大企业的机会,但要看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清醒过来,还要看市场愿不愿意留给足够的时间。
现在到处在喊转型升级,很多人以为转型升级就是提升品质的同时提高价格(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价格),我想规劝创业的朋友一句话: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的同时,尽可能不要提价。
将产品以10%的利润卖给一个人,比起5%的利润卖给两个人,哪种更好?当然后者。因为多卖一个人,相当于从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多争取了一名顾客。而丢失一名顾客,你的损失也只有5%的利润。这一点不言自明。
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不要耍饥饿营销的手段,你满足不了的迟早会有人代替你满足,商业的终极目的是为让世界更美好便利,而不是少数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
好的公司很多,但伟大的公司屈指可数。巴菲特最终还是买了苹果股票,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无奈之举,因为伯克希尔手头太多现金了,他不能让钱躺在账面上什么都不干。巴老自己都承认,投资苹果是一个不坏的选择,但算不上好的选择。也许他希望库克有一天会迷途知返,成为下一个可口可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