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读书每天写1000字
读《儒林外史》003|一个落榜生的奋起

读《儒林外史》003|一个落榜生的奋起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3-12-16 22:58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LQD,福利很多哦】

    吴敬梓富于见识才学,迁居南京后与不少文人广有交往,比如程廷祚。程廷祚比吴敬梓大十岁,同是安徽老乡而流寓南京,也是终生不仕的大儒。当然中国著名文人太多,很多人未必认识他,这很正常。吴敬梓四十岁时,姐姐金孺人去世,卒年四十七岁,程廷祚为之写下《金孺人墓志铭》,可见两人交情不错。

    严格来说,吴敬梓是一名科举落榜生。早年他很想考公,二十九岁时参加科考,甚至向考官“匍匐乞收”而遭到斥逐,稍后乡试再次落第。此后吴敬梓发出“狂来自笑,模索曹刘谁信道”的怒吼,慢慢放弃考公。 三十岁那年,他表态 “不婚不宦,嗜欲人生应减半”;三十一岁那年,他自嘲“捉鼻低头知不足,且把棋秤共赌”;三十三岁那年,他表示“身将隐矣,召阮籍稽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沉醉”。看看这些字句,跟《儒林外史》的篇首与篇末词何其相似——作家笔下的一切,绝非天上掉下来的。

    雍正十三年(1733)诏令保荐博学鸿儒者,两年以后再下诏令。时年三十五岁的吴敬梓听说有可能被保荐,写下《移家赋》以表明自己“不工封禅之书”。同年秋天被荐风声趋紧,他写下 《秋病》八首,再次表示“美人一赋堪千古,何用子虚与上林”。乾隆元年(1736),被安徽巡抚赵国麟保荐,于是“凿坏而遁”,酗酒秦淮,乔装“狂疾”,进行有预谋有计划地逃避,算是正式绝意仕途。从此他 “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

    吴敬梓在南京有点文坛盟主的意思,曾参与修建先贤祠于雨花台,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多人,结果耗尽家财,这也是《儒林外史》中的情节,所以一般认为杜少卿的原型就是他自己,庄绍光的原型便是好友程廷祚。晚年吴敬梓一贫如洗,虽然吴氏同族有不少富贵功名之士,但他主要仰赖姻亲、友人相助生活,常往返于南京与扬州、真州、淮安之间,与友朋诗酒酬唱留下声名鼎盛。

    晚年吴敬梓穷到什么程度?程晋芳给他作传,说他“冬日苦寒,无酒食”,便邀好朋友一起绕城步行取暖,“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带着妻与幼子出游扬州,在扬州客寓逝世,之后只能由友人帮助买棺归葬南京。可见,科举年代不考公,又没钱,还是个没有手艺的读书人,日子真不好过。

    有研究认为,《儒林外史》的创作大概始于1735秋天,也就是朝廷征辟风声紧的时候,他写下《移交赋》表明态度,随后专心撰述,整个过程很长。具体说,前二十五回大概写于 1736 年 2 月被保荐之前,素材多取自历史和社会传闻。第二十六回至三十五回侧重以作者自身及其朋友的生活为题材,大概写于 1736 年至 1739 年之间。第三十六回以后则陆续完成于作者逝世以前,取材兼有自身及亲友活动、历史与社会传闻等。

    有意思的是,吴敬梓写 《儒林外史》时,曹雪芹也在写 《红楼梦》。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两个作家谁也不认识谁,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都在贫困中写出两部伟大小说,小说都对科举考公给予鄙视。可见《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王冕之口说“一代文人有厄”,应该是很多文人的痛苦心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儒林外史》003|一个落榜生的奋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wn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