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陆子的国学课堂心情随笔想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多难?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多难?

作者: 慢慢学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07:31 被阅读0次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对孔子说:“我不希望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情,我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境界太高了,你达不到。”

    《思辨与立场》一书中提到思维的公平性,即人们在评论自己的态度和评论他人的态度应该保持一致,不能“双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耳熟能详,我们总是在被别人心不甘情不愿的强迫做一些事情后指责别人“双标”。

    “双标”是有心理依据的,人们通常在自己成功的事情上内归因,觉得是自己努力,别人成功的事情上外归因,觉得是别人运气好;而对自己失败的问题上外归因,觉得是环境和他人导致的,而别人失败的问题上内归因,觉得是罪有应得。在这种“双标”思维下,人们很难的公平公正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对自己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对他人也会缺乏善意体谅。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里提到过一位老太师,在问及他的学生老太师一生的学问,学生总结起来就是“视一切众生如儿女,对儿女却视同一切众生。”上一句话经过努力还能做到,下一句话简直难于登天。爱一切人如爱自己儿女一样,对自己儿女和对一切人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无分别心、没有“双标”,内心无私天地宽。

    当下我们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没有“双标”,更多的是“护犊子”“爱屋及乌”,对自己关心喜欢的人和事有明显的偏袒执念,而对不喜欢的就排斥厌恶。受了委屈被别人安慰时,厌烦痛恨听到“别多想”“没什么大不”,但当自己去劝别人时,下意识开口就是“想开点,咬咬牙就过去了。”

    佛教中有个很高的境界叫做大悲心,就是在对方的身体里感受别人的感受,这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菩萨渡人。否则都是为了体现自己道德的优越,满足一己私欲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别人,对别人只有伤害没有帮助。

    当然即便暂时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子贡内心已经有这种去除“双标”的认知了,已经比很多人强大了。孔子并不是批评他,而是他认为真的做到一视同仁很难,自己也未必能够时刻做到,所以他借此警示子贡也提醒自己,不要轻视忽视这件事的难度,要不断修炼自己,不断改进。所以,当我们感到别人在用“双标”对待我们时,也要反思我们是否也在用“双标”对待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多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bk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