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往事如烟飘散,记忆中的画面总是零零散散。
十年,闯过了独木桥,最终还是站在了世事无常的刀俎前。
我的高考十年,回味只剩平淡,唯有中学岁月,时常扣打窗弦。
01
从2007到2017,我的高考已过去十年。
遗憾也好,欣喜也罢,最终一切成空,引不起丝毫波澜。
这感觉正如,茶余饭后,说书人聊侃着过往之战,再也闻不到硝烟,只剩偶然想起的断壁残垣。
高考,之于每个人的意义,最多是一场准备许久的冲锋战。
而人生总是由无数战斗组成,其中一场胜利了值得骄傲,失败了也可以重头来战!
可惜,当年我们并不懂这个道理。
我们如此紧张,仿佛迎来了末日之战,胜则生,败则亡,已然站在悬崖旁。
我们如此绝望,前途命运系在一份考题上,脑海一片空白,一秒钟决定了生死存亡。
那时看来,埋头苦读的十几年,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那时认为,能不能扬眉吐气、飞黄腾达,全在于这场考试的成败。
我们高估了终点的意义,却忽视了奔跑中收获的丰硕果实。
02
我曾想过,如果回到十年前,还能不能考上大学?
然后又想,真的回到十年前,自己最想做的究竟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有些俗不可耐,却也形成了“夏洛特烦恼式”的成熟规划:
首先劝家里买房,然后试着写写玄幻小说,最后去找找马云,死皮赖脸的跟着他干。
至于高考,请有多远滚多远吧!
后来又想,还是应该考个好大学,或许,这才是高考的意义。
在大学里,可以脚踏青山激扬文字,可以放纵自由无拘无束,可以藐视群雄逐鹿天下。
这段时光,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了。那么,即便成功有钱了,最美的时光却牺牲了。
算着这笔本不存在的“幻想”账,不禁嘲笑自己,人生无法重来,岂能理得清这笔糊涂账。
不如不去想,本来无一物,何事惹尘埃。
03
十年之后,我学会了冷静客观、辩证取舍、对比反思,如果用于高考备战,或许会事半功倍。
十年之后,我丢掉了心无旁骛、沸腾心气、单纯努力,如果再去备战高考,必定会一塌糊涂。
你看,成长给了我们什么,就会从我们身上拿走别的。
毫无疑问,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我们身上的口袋就那么多,装入想要的,就会不知不觉丢掉其他的。
生活也时常告诫我们,需要做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
西瓜太沉,走累了就得放下;芝麻虽小,磨碎了便是营养。
从年少的好高骛远,到成熟后的五谷杂粮。不同的人生阶段,拥有不同的风光,也在不断打破心里的童话梦想。
高考不是分水岭,也不是终点站,只是一个被多数人培育起的大西瓜。
这个西瓜可以解渴,也可以成为沉甸甸的负担,既然你已经路过,何必再抱着它迟迟不放下。
04
中学时代,心里好像有层窗户纸,总是想不通看不透一些事情。
我的顿悟来得早些,起源于兄长的“谆谆教诲”。
兄长说:上了大学,先把英语四级考了。
我迷惑:大学英语还没学,怎么考得上啊?
兄长说:现在是你英语最高水平,再等两年,连字母都不认得。
幸好,我听了兄长的话,惴惴不安中一鼓作气考了四六级。
而今看来,高考的时候,确实是我英文水平的巅峰时期了。
上了大学才知道,你想努力学习真的好难。氛围不在了,娱乐成主流,即便心如磐石,奈何一堆狐朋狗友,天天诱惑你翘课喝酒。
那时,我们多么怀念,吃饭靠跑、厕所熬夜、早起背题的中学时光。
没有一丝丝防备,严谨刻苦的求学精神就这样甩我而去,果真是猝不及防。
05
中学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最珍贵的财富,只是我们未曾发觉。
真正拉开差距的,并不是高考的分数,而是我们养成的学习习惯。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永无止境。“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学习习惯影响知识汲取的效率,决定了思维层次。
当年,高中时班里考上北大的同学,并不是做题最多的,反而是发呆时间最长的。
他通过发呆思考联想、拓展归类,言约旨远,问一事而万事达。
我们这些通过死记硬背、软磨硬泡,企图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苦命人,反而在高考战场上败下阵来。
其实,得到这个结论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高考后,我们便把中学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都还给了辛辛苦苦的老师们。
图片来自网络
高考十年之后,许多知识早已遗忘。
然而,我却能清楚地记得:
班主任说,优秀是种习惯;
历史老师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语文老师说,吃亏就等于占便宜。
这些曾经弄不懂的道理,而今理解的越来越深刻。
高考之后,我们都欠老师一个感恩的拥抱。
高考之后,铩羽而归的同学,不必气馁失望。
人生很长,山高路远未可知,读书思考,只要心存希望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