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典比兴,增加文章的从容度和幽默感
“典”的运用,有时候是援引古例,但有时候并不分古今,只是从同类相比的角度取典,重在比兴。诗歌有比兴手法。以甲来比乙,谓比;由甲来引出乙,谓兴。比是为了阐明其意,引深意境。兴则是起带出,引导作用,很多情况又是比兴兼用。
这是比: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才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露水珠在草上淌。
这是兴: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这是比兴兼用: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
虽然人穷好心肠。
玉米结子颗颗满,
李老汉年老心肠软。
李季《王贵与他香香》
在文章写作中也常借典来比兴。一般来说,当典用其哲理、史实的一面阐述、引证作用时,文中就显得庄重、严肃;当其起比兴作用时,文章就显得宽阔、丰富、轻松、幽默。鲁/迅先生的这段用典可以看作是“比”式用法:
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父亲的病》
作者在这里本来是说一种丸药借破鼓来破肚鼓症,又转到清朝官吏借虎吃羊(洋)、神能伏鬼之意来打败洋人,随手拉一典作比,以刺腐朽文化之弊。
作者《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的结尾也是比式用法: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这里随手拿来项羽自刎的典与秋白自我解剖作比,以阐述秋白的坦荡及一切哲人都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