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事塑形
借事塑形,就是塑造形象。形象已不是单纯的外形,而要有血有肉有神,所以就离不开“事”的表现。只有通过事件的验证、展示,才能见形传神。最讲究人物形象的是小说,这得力于小说可以放开手脚地虚构造形,可以编出许多事件故事,剪裁提炼出许多典型,用“事”――事件的结构、过程、冲突等来塑造人物。我们平时写一篇短的散文,或一篇论文,虽不能像作小说一样去铺叙故事,但仍然可以依此原理,选取极典型的事,完成一个真实的形象,收到惊人的艺术效果。作家端木蕻良有一篇短文名《背影》,是在借助一件小事,塑造了一个伟人的形象:
我的朋友,在灯影下,给我讲了一段吃苦瓜的故事:
我们广东人都喜欢吃苦瓜,有一次,我们在朝鲜战场作巡回宣传。回来时,吃到新鲜菜--一盘苦瓜。吃得真算得意,很快就吃了大半盘。这时候,我们的将军也来到饭厅吃饭,他在那边桌上,大口地边吃边听作战参谋在身旁向他汇报战争的情况。他看到我们这些搞宣传的人刚刚回来,就热情地过来和我们闲谈。
直到有人来告诉他,开会的时候已经到了,他才想起该走了。可是,他还没有迈出第一步,又转身回来,望着我们的脸说:“你们吃的苦瓜,如果没有吃完,是不是可以分我一点?”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湖南人也是喜欢吃苦瓜的。不过我们觉得,我们剩得未免太少了点。如果我们能记得湖南人也是喜欢吃苦瓜的,我们早就会分给他了。
现在,只剩了一个盘底儿,又是吃剩下的,实在不好意思。但是他满不在乎,这就使我们也觉得不该在乎了,索兴把剩得不多的苦瓜,连盘子都端给他。他亲手端过去,连声笑着说:“谢谢”。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平直的背脊,轻快的脚步。我心里想:他不是别人,他是我们的将军!这个称号,和他是多么相称啊!
在灯光下,我似乎跟着他的话音,也看到了一个正直的背影。这位将军经常走在我们行列前头,所以,我们也经常见到他的背影!
这是写彭德怀将军。将军有多少叱咤风云的大事,但作者只选这一件小事,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平民将军的形象。自我读过这篇文章后,多少年内“一个正直的背影”总是挥之不去。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虽然都是叙事,朱自清的《背影》其效果是言情,端木的《背影》其效果是塑形。这个“形”决不是平面的景,是一个立体的、有血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丰满的形象。
上面说的是整篇短文。更多的情况下是在文中突然讲一件事,塑造一个局部形象。而这个形象会成为文章的亮点,强化文章的气氛,将整个文章的气势、境界拔高一步。比如,毛泽东1948年写的《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击溃》,本是一条新闻,但作者仍然信手拈来几件事为蒋介石画了一个像:
从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并且决定了所谓“总退却”,亲自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灭。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现正举行全线进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