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学生比作我的孩子的话,那对于去年开学接手的八一班来说,我无疑是个后妈了。
你结婚了只是当一个孩子或者顶多三个孩子的后妈,而我却要当好这七十多人的“后妈”。都说后妈难当,我亦心知肚明,可是却像水壶里的饺子——有嘴道不出。
对,我就是那个当不好的“后妈”今天我就来絮叨絮叨这“后妈”怎么个难当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亲妈”,在自己班里上课的情形是:
学生恭恭敬敬,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无一人窃窃私语的说话,作业按时按量上交。上课过程中黑板如若需要擦了,立马会有人主动上来擦,在班里站两分钟以上就会有学生领会,主动送上凳子给我坐。我一个眼色,学生立马能心领神会,或是保持安静,或是齐声读书。记得去年平安夜的时候有不少学生送上了平安夜的祝福。有时候,挨了“亲妈”的批评,也不会当面顶嘴。尊敬老师,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
而在另一个班里,即“后妈”,是这样的情形:
上课铃打了一分钟,还不能安静下来,我需要一遍遍的提醒,上课了。换座位的需要我把他们请回去。上课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是搞自己的一套,或是窃窃私语,不知老师所云。偶尔因为说话让某些人站起来,还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他的顶撞。作业需要我一遍遍的去催促,使一个眼神,他不会知道你想要干什么。平安夜只有一个女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希望我不要计较其他学生的不听话,还说了很多安慰我的话。看完之后很多感慨,即使只得到一个学生的理解与认同,我也会有些许心理安慰,或者觉得所有付出没有白费。
然而,其他学生呢?不置可否有一部分学生是中立态度,无所谓谁教,都一样,有些学生则不然,甚至我能感觉满眼的都是厌恶与憎恨。似乎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的“白眼狼”。基本毫无感情可言,似乎,你倾注了如此多的感情,换回的可能只是一个白眼,一种不屑。
对,我就是那个当不好的“后妈”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
或许我没有足够强大的气场去震慑他们,
或许我没有足够广博的知识去征服他们,
或许我没有足够的用心足够的爱去感化他们,
或许是因为太年轻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引导他们,
或许我是一点不了解他们,
……
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去多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他们,去接近他们,去倾注更多的爱,去学习经验。可依旧如此。
记得卢梭曾说过,世界上最无用的三种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几乎倾尽所有办法,不能打骂劝退,我该如何更好的去教育。
而我的室友,也是“后妈”,同样的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我开始从客观上深入思考为什么?
第一、感情上的不认同。之所以能当上“后妈”归根于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公立学校没有太多老师,流动性较大,后备教师资源少,导致半途接的班不好建立感情。基本上一年换一个老师,学校有一个班曾在一年之内换了三个数学老师,导致这个班后来的数学没人愿接成绩可想而知了。农村学校几乎清一色的女教师,不可否认女教师在震慑力上比起男教师是要稍逊一筹的。
第二,留守儿童太多,出了问题不能及时的跟家长沟通。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有能力的家庭全家连同孩子在外地上学,没能力的,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爷奶帮助照顾。而爷奶老一辈的人很明显,教育观念已经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代沟就不说了,体力也不行了。只能管好生活方面,而学习方面根本力不从心,特别对于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因此孩子不听话不能及时跟家长反馈,甚至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很少。
第三,驳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知道这条名言是出自哪个教育家之口,硬生生的给教师加上了一条罪名。想起我们那时上学时对老师多么恭敬,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孩子是变得聪明了,可是聪明却因为缺乏引导而走上了歪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人可能天生不适合走学习这条路,我不知道“教不好”是指怎样的教不好,劳动无贵贱,只要他能凭自己得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好学生”。“实践出真知”,没有足够多的实际的教学经验,却轻而易举的下这样的定论,恐怕有失偏颇了。
对,我就是那个当不好的“后妈”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太多人都在说教育问题,可是又有几人关注一下农村教育关注一下留守儿童呢?当你们在关注辅导班,奥数班,特长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不落,农村学校却没有专职音乐美术微机老师,基本上音美是自习状态。你们在建家长微信群,可是这里有些家长可能连微信都不会玩,你们忙着开家长会,可是这里的家长却不知在哪而来不了。
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却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而老师也未必是万能的。
教育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从一出生便已注定。农村孩子要经过几代的努力才能赶上城里孩子,“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农村孩子注定要在这条路上付出的更多,即便有天赋的,恐怕也会像方仲永那样最终沦落为平常人。
对,我就是那个当不好的“后妈”“后妈”不易,在这条路上依旧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