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精进行动
小容量的记忆空间——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大脑对即时信息处理时候,所暂时存储的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同一时刻智能保存4个左右的记忆单元(组块)。存储的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
工作记忆像是一台电脑的内存,不过人脑的内存可要小的多。电脑的内存关机以后数据就清空,工作记忆也需要人体提供能量维持保持活跃,否则就会遗忘。比如,记忆一串手机号码,那么就需要在嘴里不断的念叨。
更好的利用工作记忆——组块
工作记忆只有可怜的四个单位,如何更好的利用呢?首先引入一个概念:组块。
组块是根据有意义的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比如 p-p-a-e-l,这5个英文字母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把组成 apple 就成为了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它可以指代一个实体。
想要熟练的掌握学习的知识,需要去构建一些信息的组块。这个过程将一些分散的无意义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信息。
把复杂的信息组块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把一个信息进行压缩的过程。把想法、内容、信息转化成为组块,就不必纠结于内容的细节信息,用组块代替那些复杂信息。
比如,出门的时候需要检查自己是否带身份证、钥匙、钱包、手机等等。可以提炼每个内容的第一个字 “身钥钱手”,可这个还是不符合记忆习惯,于是转化成“伸手要钱”利用谐音和顺序的调整,这将出门检查4项内容的4个组块,压缩成了一个组块。
因为工作记忆容量比较少,我们就将压缩的组块信息,作为一个信息的节点去处理。如果需要时,组块的也是一个可以逐步解压的大量信息。
如何构建组块?
当遇到自己未知内容时,那些名词、概念、句子,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是因为未知的信息,对于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信息碎片。需要通过构建组块给这些信息赋予意义。
- 需要专注在信息上。要知道大脑的工作记忆可是很小的容量,如果分心去被别的信息干扰,就更加没有空间去处理当前信息了。
- 理解各个基本概念。相当于把不懂的信息,拆解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解释信息。直到解释信息概念是自己大脑中已经存在的。
- 关联背景环境。知道到了一个新组块是什么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如何使用组块、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应用。
形成知识的版图
一个个的组块相当于是思维版图里面的拼图。一开始只是掌握了最小的思维碎片,然后几个思维碎片组成了,一个图形片段。然后再多的图形片段,最终组成了整幅画面。
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可以知道整体哪里不足,可以有方向的去补充知识版图里面做欠缺的部分。
自下而上的局部视角,通过一个个知识片段的积累,逐步添加到整体的知识版图中去。
这两个过程是对于学习过程都是很重要的,是相互补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