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来喜爱花花草草,闲暇之余流连于花草丛中,与花草相伴,在花开花落间感受生命的旋律。
花草虽无言,但却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安放心灵,忘却烦恼。
徜徉在花海之中,喜欢它绽放的璀璨,更喜欢那种自然且淡雅到极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舒缓有序。
花草之美,美在这份葱茏,美在这份生命;养花之乐,乐在这份情趣,乐在这份性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句话不单适用于人,同样适用于花。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八雅”。
古往今来,诗人们对于花的喜爱,更是情有独钟,咏花的诗作俯拾即是,爱花的诗人更是不胜枚举。
陶渊明爱菊,王安石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真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诗人们对于花的喜爱有时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于为了寻芳 ,竟然秉烛夜游。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先生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这是一株昨夜入梦的海棠,东坡爱棠至极,恐花睡去,秉烛前来,也唯有此般惜花才能此般不舍昼夜。
而这株海棠更像他般,明明是沧海中的一粟,却不甘受波澜裹挟任浮沉。
高烛照红妆,总是贴近于文人雅士的趣味,他们秉持着的是烟火,却又非俗世的人间烟火。那焰火关乎诗人的情怀,于夜色秉烛,于无声处抒怀。
就如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读来似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
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
待客人散去酒醒时方知夜深,但赏花之兴却未至阑珊。
于是,他燃亮一根红烛,独自花径寻芳,只可惜大多数花都已凋残,那孤盏红烛映着花影,诗人微醺在这朦胧夜色间。
忽然就想起王国维的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想来人世间的许多美好都是稍纵即逝,名花凋落,美人迟暮,谁又能长存不殆呢?
李商隐情致难得,既醉于酒,又醉于花,醉于现世,也能醉于烟霞。
诗中有声有色,却又能将心迹袒露得不动声色。他所描绘的是一派欢愉与热络,可字里行间却总难逃寂寞,却好在那是可以寄情的寂寞。
此诗作于会昌三年,正值宰相李德裕执政期间。
当时,李商隐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却因诗才深得李德裕赏识,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
眼看仕途有了转机,孰料,不到一年,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也因此离官去职,在家守孝三年。
然而不到三年,唐武宗就去世了,李德裕集团也随之倒台,李商隐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踏入仕途的机会。
对李商隐来说,这无疑是非常致命的打击。
在去官闲居永乐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本篇即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唐·李商隐
赏析
这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宴游诗。此诗写诗人寻花而醉,夜里持烛赏花,表达了自己爱花、惜花的感情。
前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后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
全诗格调轻快,意境含蓄,画面清晰,语如贯珠。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殷切寻芳不觉之中醉于流霞,倚着花树酣眠竟然日已西斜。
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
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日已斜:指夕阳西下。
开篇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
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
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
“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
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
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
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最后两句的意思客人散去酒醒时已是深夜后,余兴不减再持红烛欣赏残花。
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持:拿着。 赏:欣赏。
后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
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
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
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
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
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
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
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