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协助教学决策

作者: 张秋琼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14:51 被阅读0次

数据是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数据科学反应学情,我们教师应该看到数据所反馈的学习情况及问题,精准地进行教学决策。

一、数据,看见学生思维成长

最近,我们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这单元主要学习退位减计算及其算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有破十法、想加算减、平十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先鼓励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探索,体现算法多样化。从单元目标来看,起始课堂上,学生应先重点理解算理,即“破十法”,因此我利用学具——打捆的小棒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接着再学习十几减8、7、6等时,不断巩固这些多样的计算方法,并逐渐优化,感受“想加算减”的简捷性,最后做到熟练进行加减法。

在教学十几减8时,一年(1)班学生们展示了三种想法,如图: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 平十法(连减)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投票结果显示:56%的学生喜欢“破十法”,25%的学生喜欢“想加算减”,19%的学生喜欢“平十法”。因为上一课时重点突破“破十法”,此时学生们偏向于“破十法”。

接着在教学十几减6、7时,教材提供了“想加算减”的直观图,学生汇报时感受到一个加法算式“6+7=13”能解决两个减法算式。此时我提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作答数据如图: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34%的学生喜欢“破十法”,38%的学生喜欢“想加算减”,28%的学生喜欢“平十法”。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想加算减”的简便性。一年2班的数据图也大致相似,这些数据图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效果。

因为单元教学整体的连贯性,我在前后课时进行的学习方法的学生作答和我们课堂的二次作答本质相同,也正因为数据可以保留、调用和对比反思,这促进了课堂单元目标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看见了学生的思维成长,他们在经历学习活动和交流思考过程时积累了学习经验,发展了数学思维。

二、数据,帮助教师精准决策

一年级课堂上,因为知识点较为简单,我采用二次作答并不是特别多,主要原因在于同桌讨论后的作答数据变化较少,选项挑人班级对话时学生经常直接说出答案,我想当然的认为此时做二次作答没有必要。

如在一年2班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思维定势,在19-9时也运用“破十法”,我拍下学生作品,请大家思考,19-9是否有必要用“破十法”?选项A有必要,选项B没必要,我请选项B的学生说明,学生清晰的阐述“因为个位上的9够减,不需要拆开10去减”,我认为学生完整说出理由,于是便没有采取二次作答,而进行下一个学习活动。

判断:一次作答

王绪溢博士看到这张数据图后,建议我做一做二次作答,“确认学生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别人说的答案。你觉得学生们都说出答案,有些学生也许不是这样的”。王博士和我说完,我心想一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还未养成,虽然我心里有意识的在培养,但借助二次作答既能看到学生想法,也能清楚看到学生倾听习惯是否养成,这不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深思的能力吗?于是我开始调整我的策略——

第二天的课,我再请学生完成这道题,作答数据显示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道题。

下一课时再次作答

在教学十几减5、4、3时多次作答时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学习内容还是巩固复习原有的方法并优化。在随机挑人时,小杨同学第一个算式想加算减后用算式之间的联系快速计算,现阶段并不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解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素材,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次好机会。

观察算式之间的联系

于是我拍下课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感受算式之间的联系,课堂上三次作答。

这两道题是否可以用算式之间的联系来计算?

一次作答和二次作答我分别做了什么教学决策?为什么二次作答统计图和和一次作答统计图一模一样?打开百宝盒,我们一起复盘——

百宝盒时间轴展开图

原来,一次作答后,我倒计时1分钟同桌交流再次作答,看到二次作答数据,课堂上我立马问“大家都没改变呀?”这其实是因为两次作答数据相同带给我的偏见才会问出这个没有任何作用的问题。还好我立即反应过来,从正确选项A中挑了两名从B变更为A的学生说说作答理由,他们也大致说出了理由,但我却漏了从B中挑选学生来说从A变B的想法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固有“偏见”——心里追求正确答案的教学。

记起王博士的建议,于是再次作答,此时选A的人数到达75%,我选项挑到的20号同学作答记录正是A--B--A。原来呀,同桌正是提供这种思路方法的小杨小学霸,他说不是那应该就不是吧!但再听其它同学的汇报,她想起我们学过的“一图三式”、“想加算减”,这些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第三次作答帮我弥补了二次作答忘了挑选A--B的缺漏。整个过程,我看到同桌交流中学生判断能力还需培养,但班级对话中2班小朋友倾听和思考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数据,打破教师“固有”偏见

最近,林老师开公开课需要小组活动,选择了我执教的1班和2班这两个小组活动初具规模的班级进行试上。我的建议是1班先上,2班后上。但其它音体美任课教师公开课时都选择了1班,他们给林老师的建议是好班要放在最后试上。

1班比较乖巧,按反馈器和同桌交流的规则把握以及课堂纪律的确都比2班有序,开展活动较为顺利。那我为什么还是建议1班先试上呢?

好学生每个班都有,如果公开课是对这些学生开的,1班的确是最优选项,环节能够按照教师心中的流程非常流畅的进行。

但我有麻吉星魔法课堂呀,我能获得数据,清晰看到两个班的差异,打破对班级对学生的"固有"偏见,无论是说好班还是不好班都是偏见,因为学生一直在成长。

两个班的差异在于1班乖巧内向,小组活动规则较为有序,活动开展顺利,但汇报和倾听还需加油;2班学生纪律需要加强,但思维较为活跃,课堂生成多样;1班先上活动若不能有效开展,则能帮助林老师根据学情明确活动规则,接着在2班试上能看到学生丰富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平时我的课程是2班先上,1班会借鉴到2班的课堂效果进行些许调整。在执教解决问题时,在渗透“一一对应”和“转化”数学思想时,我设计了一道题,算式里的7表示小雪套中的7个圈,能不能表示小华画横线的部分,有些挑战性。我们来看两个班的数据图:

2班数据图

2班不少学生明确自己作图对齐的原因是体现“一一对应”,67%的学生在一次作答时已经理解7可以进行转化。

1班数据图

在1班执教时,一次作答后,我挑选了3个同学进行班级对话后(讲清了理由)进行二次作答,可以看到数据几乎没有变化,是因为端坐认真的他们其实并没有在倾听同学的汇报?我想了想还可能是汇报的3个学生声音比较小(1班整体内向),学生倾听习惯不够且听不清。马上要下课了,于是我自己简单说明后学生三次作答。课后我了解一些学生的想法,原来,他们不明白题目的意思也听不懂学生的汇报。

是的,这样的数据让我看到班级间的差异,我应该要尊重他们的学情,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1班目前应比2班稍微降低挑战性或适当提供一些脚手架。我相信,1班能顺利开展小组学习、能获得“随机挑人”平等的锻炼机会、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他们与自己比,一定是不断进步的。而2班,则要努力培养活动规则意识,抓住他们思维的活跃点,适当展开更多深度学习。

一年级的麻吉星魔法课堂教学尝试,让我获取到了许多科学的数据,身为多次执教一年级的教师,我自己也打破了许多“固有”偏见,根据数据精准决策,看见学生的思维成长,让教学更为有效。那么下一次我再和大家分享我们与麻吉星魔法课堂一起成长的故事吧!

相关文章

  • 数据协助教学决策

    数据是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数据科学反应学情,我们教师应该看到数据所反馈的学习情况及问题,精准地进行教学决策。 一、...

  • 数据与教学决策

    学生终端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打破过去老师在【投影仪+PPT】或【电子白板+电子书】环境下只能采用讲...

  • 数据与教学决策

    今天真是充实快乐的一天!从听王绪溢博士在北京的直播讲座到看《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到今天现场听到了“王者之声”,除了内...

  • 关于大数据的营销思维创新

    协助企业进行小数据和大数据的关联; 提供基于营销客户画像的标签应用; 提供营销决策平台; 提供数字化营销平台(rt...

  • 学习笔记:数据与教学决策

    教学决策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行为,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传统课堂中,由于对主观经验的依赖和教学...

  • 无题79/1000

    一、保证每个月的绩效按时顺利发放,这是最基本的。 二、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各项数据。 三、协助运营部开展好医院的运营管...

  • 教学评价的功能——20

    4.咨询决策功能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决策的基础。只有对教学工作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每一次...

  • 煌旗小吃新的开始

    2020-11-1 周末学习面点的学员人数有点多,协助杨老师教学,教学员的灌汤包捏包子的手法,协助另一个学员做酸辣...

  • 2018-11-02【易经可以帮助你做决定吗? 搞错就损失大了!

    朋友问我:「听说学易经可以帮助人做决策是吗?」 「当然。」我答:「关键在你用易经的什么来协助你做决策?」 是用易经...

  • 决策依赖数据,数据辅助决策

    通过大数据,可以全面的整合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的处理、发掘从而找到这个事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预防打击犯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协助教学决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kpdrtx.html